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总则1.1制编目的编写《贵州省××(整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目的是提出矿山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预算和计划等,并将其落到实处。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贵州省××),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也为业主开展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撑。1.2编制原则根据××、××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的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修建砌体工程,预留保安煤柱等措施,减少破坏的程度和范围。做到在生产建设的开始就尽量减小破坏的范围。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的实际情况,协调好××的生产活动和复垦工作的关系,确保复垦工作的开展。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根据矿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合理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能复垦为耕地的优先复垦为耕地。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1999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3、《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1989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2008年1月1日)。1、《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1月1日起试行);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05);4、《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2005);5、《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8、《矿区水文地质规程及勘探规范(GB12719-91)》;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3、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7]79号)。1、《××开发利用方案》及其图件(单位: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2008年6月);2、《××开采设计方案》及其图件(单位: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2008年7月);3、《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单位:贵州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2007年12月);4、《贵州省××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11月);5、《贵州省××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单位:××国土资源局)。1.4目标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区破坏土地现状,复垦土地面积与复垦率,复垦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状况。一、项目区破坏土地状况:××项目区面积即矿区面积×公顷。××破坏土地总面积20.8428公顷,其中工业场地1.4810公顷,为压占破坏,包括旱地1.2120公顷和天然草地0.2690公顷;预测塌陷区19.3618公顷,破坏类型为塌陷,包括望天田7.2054公顷,旱地9.3532公顷,天然草地2.7029公顷,灌木林地0.1003公顷。二、规划复垦状况:规划复垦总面积20.8052公顷,其中工业场地1.4434公顷,包括旱地0.9102公顷、有林地0.4799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0533公顷;塌陷区整治面积19.3618公顷,其中旱地15.9246公顷、有林地2.8032公顷及农田水利用地0.6340公顷,土地复垦率99.81%。见表1-1:表1-1××破坏土地及规划调整表名称破坏地类面积(公顷)复垦地类面积(公顷)备注工业场地旱地1.2120旱地0.9102保留进场道路0.0309公顷、石坎0.0067公顷有林地0.2220农田水利用地0.0533天然草地0.2690有林地0.2579小计1.4810/1.4434预测塌陷区旱地7.2054农田水利用地0.6340旱地15.9246将旱地与望天田整治为旱地,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恢复为有林地望天田9.3532灌木林地0.1003有林地2.8032天然草地2.7029小计19.3618/19.3618合计20.8428/20.8052/三、复垦投资概况:××复垦静态总投资约224.02万元,亩均投资约7178元。其中工业场地的总投资约35.34万元,亩均投资约16324元;塌陷区的总投资约188.68万元,亩均投资约6497元。××复垦动态总投资约为284.17万元,亩均投资约9106元。其中工业场地总投资约50.96万元,亩均投资23536元;塌陷区的总投资约233.21万元,亩均投资约8030元。四、项目复垦目标综述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后,在生态效益方面,可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为项目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条件;在经济效益方面,提高农作物产量,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约1.1万元;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宣传可提高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矿区内社会的稳定。塌陷区整治后,每年增加收入约19.97万元。1.5服务年限根据××采矿许可证,煤矿的生产规模是15.00万吨/年,有效期限为8年零3个月。从2009年10月计算,矿山的剩余服务年限为7年零6个月。××4个工业场地闭坑后规划用6个月同时对其进行复垦,另考虑到林地抚育时间1年,所以,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按8年零6个月年计(2009年10月—2018年4月)。1.6主要计量单位面积:公顷(hm2);平方公里(km2)长度:米(m);公里(km)体积:立方米(m3)产量:吨(t);万吨单价:万元/公顷;元/吨;元/千克金额:元、万元(人民币)2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受××委托,我公司工作人员于2008年12月第一次到矿山进行初步调查,了解矿山生产状况、破坏土地现状及技改情况,矿山土地权属情况,并进行了实地拍照。第二次踏勘是在2009年3月,调查了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并获取了××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方案、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资料。2009年7月,为了本复垦方案更切实际、更有针对性,特进行第三次踏勘,就矿山破坏土地复垦方向征求当地村民及村委会代表的意见,并就复垦方案报告书获取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人意见,并进行了拍照。××为整合煤矿,是由×和×共4个工业场地,于2008年7月整合而成,整合技改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11年4月完成,整合后的拐点坐标与面积见表2-1。表2-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及开采标高拐点号X坐标Y坐标0317462113174950231733003317268043171860531715056317055573170170开采标高:1300-300米矿区面积:×公顷×煤矿于2002年3月建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矿区面积127.8400公顷,开采深度由720米至300米标高。×煤矿始建于2001年5月,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矿区面积51.31公顷,开采深度由1300米到650米。两煤矿矿井开拓方式均为平硐开拓,主采C1、C5煤层。采煤方法均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伪斜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回采工作面顶板,放炮落煤,工作面铁皮溜槽运输,顺槽采用厢木支护、矿车运输。采区运输采用溜煤斜巷自溜运输;主平硐采用5t蓄电池机车配合1t固定式矿车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采用自然排水。×由×、副井和×3个工业场地组成,破坏土地总面积为0.8078公顷,破坏地类包括旱地0.5387公顷和天然草地0.2691公顷。×北主井和副井正在技改中,技改完成后依然作为××北主井与副井使用,×南工业场地现待技改,技改完成后将作为××南主井使用。×只有一个工业场地,破坏土地总面积为0.6732公顷,破坏地类为全为旱地,×工业场地现正在使用中,待原×与副井技改完成后将作为××风井场地继续使用。×工业场地土地权属属于××与××集体所有,×工业场地属于××集体所有。项目区土地权属属于××、××和××集体所有。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一、气象:矿区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据××气象局1961年—2004年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5.6℃,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1138mm,雨季多在5~8月,枯季多在12月至次年3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霜冻天数5-16天,平均7.9天,年平均风速1.6米/秒。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14.3小时,年平均总积温5369℃,≥10℃的有效积温4320℃。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暴雨和洪涝、低温霜冻等。二、水文: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綦江水系松坎河上游支流,区内有木瓜河,河水动态变化较大,季节性变化较显着,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河水由南东向北西径流,汇入松坎河。根据××1981-2000水文资料:木瓜河多年平均流量17.76m3/s,平均径流量6.25亿m3。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雨季地表水则由碳酸盐岩高地向溶蚀洼地排泄。三、地形、地貌:矿区地势总体南北高中部低,海拔一般500~100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垭口山头,海拔1100.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木瓜河,海拔约385.0m(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715.7m。矿区总体上属中低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碎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四、地质:1、地层岩性: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以及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块状、厚层状夹中厚层状灰岩,微晶至细晶结构,局部含燧石结核。产筵、珊瑚等动物化石。厚度大于100m。(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为灰、深灰、黄灰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数层中厚层状、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燧石灰岩及煤层,底部为硫铁矿层。可采煤层2层(C1、C5)。产腕足、植物化石。厚度58~68米,平均62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夹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薄层。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50~70米,平均60米。(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根据岩性岩相组合可分三段:沙堡湾段(T1y1)、玉龙山段(T1y2)、九级滩段(T1y3)。A、沙堡湾段(T1y1):灰绿、黄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粉砂岩组成,厚10~20米,平均15.45米。B、玉龙山段(T1y2):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石灰岩,泥晶结构,中夹泥质灰岩,顶部具鲕粒状结构。厚100~135米,平均121.87米。C、九级滩段(T1y3):灰紫色、紫红色夹黄绿色,薄至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平均厚度约200米。矿区未出露。(5)第四系(Q):为灰、褐灰、黄灰色粉质土、砂质土等,厚约0~6.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呈零星分布。2、构造:矿区扬子准地台区黔北隆起遵义断拱松坎向斜北西翼区中段,区内地层走向北东至南西,倾向南东,倾角54~59°,平均56°。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地表未发现断层及次一级褶曲。结合邻区及区域构造特征,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条件,将矿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2)水岩组及其富
本文标题:土地复垦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8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