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水稻所有的病虫草害水稻害虫水稻病害水稻草害三化螟稻瘟病稗草二化螟纹枯病球穗扁莎草大螟稻曲病鸭舌草稻纵卷叶螟烂秧病碎米莎草稻褐飞虱恶苗病异型莎草白背飞虱赤枯病眼子菜灰飞虱细菌性条斑病空心莲子草稻白粉虱细菌性基腐病四叶萍长绿飞虱细菌性褐条病扁秆草白翅叶蝉水稻矮缩病芦苇黑尾叶蝉水稻黄萎病鳢肠蓟马水稻东格鲁病毒病雨久花稻象甲倒伏小香蒲稻瘿蚊低温冷害中华稻蝗高温热害福寿螺营养障碍●三化螟概述别名钻心虫。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在山东烟台以南各稻区。只为害水稻或野生稻,是单食性害虫。为害特点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分蘖期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或“白穗”。严重的颗粒无收。生活习性河南年生2—3代,安徽、浙江、江苏、云南3代,高温年份可生4代,广东5代。成虫白天潜伏在稻株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有趋光性。羽化后1—2天即交尾,把卵产在生长旺盛的距叶尖6-10cm的稻叶叶面或叶背,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产卵较多,拔节期、齐穗期、灌浆期较少。三化螟为害稻株一般一株内只有1头幼虫。幼虫共5龄。-目录---详细探讨--三化螟的化学防治(1)防治枯心在水稻分蘖期,则应在蚁螟孵化始盛期施1次药,隔6—7天再施1次;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4—5天。(2)防治白穗遵循“早破口早用药,晚破口迟用药”的原则,在破口露穗达5%-10%时,施1次药;如三化螟发生量大,蚁螟的孵化期长或水稻孕穗、抽穗期长,应在第一次药后隔5天再施1-2次。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4—5天。(3)推荐药剂三唑磷,丙溴磷,辛硫磷,二嗪磷,喹硫磷,敌百虫;杀虫单,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氟铃脲,氟虫腈,等等。(4)推荐处方1、诺达60-10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2、金正邦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3、特功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4、决斗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5)打药要点1、田间一定保持寸水2、水一定要保持在2桶/亩3、施药时间在上午9点以前,有露水最佳。-目录-●二化螟概述别名蛀心虫。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寄主有:水稻、棉花、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为害特点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生活习性20℃以下地区3—4代,20—24℃地区4—5代,高于24℃地区5-6代。幼虫6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越冬后,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目录-二化螟化学防治方法1、基本策略在二化螟一代多发型地区,要做到狠治一代;在1—3代为害重地区,采取狠治第一代,挑治第二代,巧治第三代。第一代:以打枯鞘团为主;第二代:挑治迟熟早稻、单季杂交稻、中稻;第三代:主防杂交双季稻和早栽连作晚稻田的螟虫。2、防治适期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丛率5%一8%或早稻每667m2有中心为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一1.5%或晚稻为害团高于100个时开始用药。3、推荐药剂同三化螟。4、推荐处方同三化螟。5、打药要点基本同三化螟-深入探讨:防治方法-目录-●稻纵卷叶螟别名刮青虫。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为害特点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生活习性东北年生1—2代,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一l1代,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蛹越冬。在我国北纬30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雌蛾产卵前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卵期3—6天。幼虫5—7龄,多数5龄。幼虫期15—26天。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蛹期5—8天。-目录-●稻纵卷叶螟的化学防治(1)防治适期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2)推荐药剂毒死蜱,丙溴磷,辛硫磷,二嗪磷,喹硫磷,三唑磷,敌百虫;杀虫单,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氟铃脲,氟虫腈,等等。(3)推荐处方1、冷酷100-150克+2.5%功夫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2、无情100-150克+2.5%功夫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3、有一套100-150克+2.5%功夫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4、顶级60-100克+2.5%功夫60-80克/亩,兑水2-3桶(30-45Kg),均匀喷雾。(4)打药要点1、打药的最好时间是在下午的4点后。2、水一定要保持在2桶/亩3、田间要保持寸水-目录-●稻飞虱同翅目,飞虱科。分布北起吉林,沿辽宁、河北、山西、至甘肃,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西藏。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俗称“冒穿”。严重时颗粒无收。生活习性海南年生12—13代,往北递减。属迁飞性害虫。如: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迁入。短翅型成虫属居留型,长翅型为迁移型。该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0一30℃,26℃最适。田间阴湿,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目录-稻飞虱的化学防治(1)防治适期: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2)常用药剂:毒死蜱,异丙威,仲丁威,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杀虫单,氟虫腈,等等。(3)推荐处方①邦虱敌或正邦吡仲60-100克+真精或巧杀2包/亩兑水均匀喷雾②金虱铲2-3包兑水均匀喷雾。用法:A、田间必须保水1寸以上。B、水稻封行前,每亩打2-3桶水,重点喷水稻中下部;水稻封行后,每亩打4-6桶水,喷粗水。-目录-●稻瘟病1、症状主要为害水稻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生产上以穗颈瘟作为防治重点。2、传播途径(1)风雨传播。(2)种子带菌。3、发病条件适温高湿(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目录--深入学习:症状-稻瘟病的化学防治(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叶瘟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最佳时期。(3)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三环唑、多菌灵、脒酰胺、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等等。处方举例:20%多井唑WP50-100克,对水30-45Kg,均匀喷雾。用法:A、预防叶瘟:在秧苗4-5叶期,用药1次,移苗之后20天左右再用药1次;B、治疗叶瘟:在发病初期用药1次,隔5-7天再用药1次。C、防治穗颈瘟:破口前3-5天用药1次,齐穗期再用1次。-目录-●纹枯病1、症状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叶片、茎秆、穗颈均可感染。病斑呈云纹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2、传播途径靠菌核飘浮于水面传播,以气生菌丝侵入叶鞘组织、进而侵染邻近植株。前期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3、发病条件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20℃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目录-纹枯病的化学防治(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3)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三唑酮,多菌灵,稻脚青,甲基砷酸铁胺,等等。(4)处方举例:1、瘟枯病1-2包,兑水30-45Kg,均匀喷雾;-目录--结束语-详细探讨三化螟的生活习性初孵幼虫称作“蚁螟”。蚁螟在分蘖期爬至叶尖后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邻近的稻株上,在距水面2cm左右的稻茎下部咬孔钻入叶鞘,从孵化到钻入历时30一50分钟,后蛀食稻茎形成枯心苗,在孕穗期或即将抽穗的稻田,蚁螟在包裹稻穗的叶鞘上咬孔或从叶鞘破口处侵入蛀害稻茎,造成虫伤株,经4—5天,幼虫达到2龄,开始转移到穗颈处咬孔向下蛀入,再经3—5天把茎节蛀穿或把稻穗咬断,形成“枯孕穗”或“白穗”。由同一卵块上孵出的蚁螟为害附近的稻株,造成的枯心或白穗常成团出现,致田间出现“枯心团”或“白穗群”。老熟幼虫转移到健株上在茎内或茎壁咬一羽化孔,仅留一层表皮,后化蛹。羽化后破膜钻出。各虫态一般历期:卵7—16天,幼虫23—35天,蛹7—23天。-目录--返回-防治三化螟的打药要点1、最好在晴天下午4、5点之后打药,阴天全天可以打药,回避雨天。2、每亩打2-3桶水(30-45公斤)。3、喷细-中雾。4、田间保水1寸以上,打药后保水4天以上。5、最好使用手动喷雾器打药。6、在低龄幼虫期和卵孵化盛期打药。7、打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补喷。8、盛夏晴天中午不要打药。-返回--目录-三化螟造成的白穗-返回--目录-三化螟成虫-返回--目录-●三化螟幼虫-返回--目录--目录--返回--目录--返回--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深入探讨:二化螟的防治方法(1)做好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2)农业防治①合理安排冬季作物(晚熟小麦、大麦、油菜)留种绿肥。要注意安排在虫源少的晚稻田中,可减少越冬的基数。②对稻草中含虫多的要及早处理,也可把基部10—15cm先切除烧毁。③灌水杀蛹。即在二化螟初蛹期采用烤、搁田或灌浅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进入化蛹高峰期时,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经3—4天,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会被灌死。-返回--目录-深入学习:稻瘟病症状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A、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B、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C、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D、褐点
本文标题:水稻病虫草害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1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