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910.3-2009 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910.3—2009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2009-04-14发布2009-04-14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910.3—2009I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旭东、方明、王和平、李雪玲、肖翠珍、蔡庆生、许榴君、王文彬等DB34/T910.3—20091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基地条件、生产管理、收获、贮藏、运输、包装、组织管理、技术培训服务、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767茶树种子和苗木NY/T288绿色食品茶叶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3.2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4基地条件4.1基地环境基地环境应符合NY/T391要求。4.2农田基础设施基地集中连片,规划合理,规模种植。基地路、桥、涵、站、闸设置合理,基础配套设施齐全。4.3边界和保护基地以茶叶种植为主,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基地与外界设立明显的边际界限,基地区域要有隔离带。DB34/T910.3—20092基地及各生产单元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识牌美观、规范、牢固,标识内容齐全(应包括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创建单位、作物名称、主要技术措施等)。基地内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集中连片的茶园要适当种植遮荫树。5生产管理5.1茶园管理5.1.1品种选择选择的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适宜当地种植的名优茶类,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面积较大的茶场,还应注意品种(如芽叶形状、发芽迟早等)的搭配。5.1.2幼龄茶园管理采用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茶园中70%茶苗超过30cm,粗度达到0.3cm以上时,离地12cm-15cm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剪高度离地25cm-30cm剪平;第三次定剪高度离地40cm-50cm剪平,同时用整枝剪剪去细弱枝病虫枝。5.1.3投产茶园管理耕作。春茶前、春茶后及夏茶后浅耕,深度10cm左右,冬前深耕,深度15cm-20cm左右,有条件要推行茶园行间覆草免耕。施肥。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宜多施有机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农家肥施用前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施农家肥1000Kg-2000Kg左右,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施用,肥料及使用方法应符合NY/T394要求,在茶叶开采前15d-30d开10cm沟施入,氮肥每亩不超过15Kg(纯氮),施后及时盖土;根据茶树长势,可施经农业部登记的叶面肥,采摘前10d停止施用。病虫草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农业防治主要是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管,增强树势,采取农艺措施直接杀灭害虫;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瓢虫、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物理防治主要采取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灯光诱杀、人工捕杀,机械或人工防除杂草;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及方法应符合NY/T393要求,允许使用的农药一年内限用一次,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附录B)。5.2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开垦技术;平坡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度梯级园地。初垦深度要求50cm以上。翻埋杂草,复垦30cm左右,平整地面。在茶园行间铺草或其他植物性覆盖物,在行间间作和梯边、梯壁上种植绿肥和饲料作物,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应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应植树种草。基地内畜禽养殖场粪水要实行无害化处理。6收获、贮藏、运输、包装采收应遵守“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采用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等合理采摘的技术,以保证茶叶可持续生产。手工采提倡双手采;采茶机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汽油、机油污染土壤和茶树。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应符合NY/T1056要求。DB34/T910.3—20093鲜叶要盛装在清洁、通风的器皿中;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气味、不影响鲜叶品质,标准化基地原料经加工后的产品质量及包装应符合NY/T288和NY/T658的标准。7组织管理7.1组织机构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基地建设办公室,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地建设方案、基地管理办法、生产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纪录册。基地建立县(市、区)、乡(镇)、村、户生产管理机构,基地各有关生产单元(乡、镇、村)有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县、乡、村层层签定责任书。7.2管理制度7.2.1文档管理基地建设办公室三级技术管理册齐全,并将规程、田间生产管理纪录册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农户档案齐全、规范,内容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名称及种植面积。(附录C)农户田间生产纪录填写规范、真实,内容应包括: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种植面积、土壤耕作、施肥情况、病虫草害情况、采收纪录、交售纪录等(附录c)。7.2.2投入品管理制定专门的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公告制度、市场准入制、监督管理制度,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逐步开始对基地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基地专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7.2.3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县、乡(镇)、村三级监管队伍,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等实行监督检查或抽查。7.3基地管理制定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内部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明确的奖惩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制度,保证未经认证的基地原料产品包装上不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制定使用“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文字标示的管理制度。基地建立检验检测机构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原料产品的检验检测。7.4信息平台建立基地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信息网上查询。8技术培训服务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建立技术专家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配套,人员确定,有效运行。建立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9产业化经营制定鼓励龙头企业在原料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优惠政策和措施。DB34/T910.3—20094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要签订收购合同,对接合同要规范、真实并有效执行基地原料作物单产增加,销售价格增长,产品竞争力增强。DB34/T910.3—20095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业部评估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和运转的准则A.1基地规模2000公顷(含)以上。A.2组织管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以政府文件下发各乡(镇),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实行有效运行并召开三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基地管理办法,以政府文件下发各基地单元(乡镇村)。基地建设办公室配备三个以上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县财政投入基地的启动费20万元以上。A.3投入品管理基地投入品、基地原料产品和基地的检验检测,实际运行三次以上,纪录齐全。基地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三次以上(含),纪录齐全。A.4监督管理创建单位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监管队伍,明确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监督检查或抽查责任,监督检查或抽查二次以上,纪录齐全。乡(镇)、村建立监管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市场及生产档案监督检查或抽查,监督检查或抽查三次以上,记录齐全。A.5技术培训各相关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产业化经营单位负责人经过绿色食品知识培训,掌握了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求、绿色食品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标准,培训记录齐全,考试成绩合格。建立农户培训制度,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个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培训记录齐全。A.6经济效益标准化基地创建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基地创建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基地主导产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为2家以上(含)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优质原料。A.7宣传报道加强标准化基地宣传,在国家刊物上发表2篇宣传报道,省级刊物发表4篇报道,基地原料产品市场知名度提升。DB34/T910.3—20096附录B(规范性附录)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推荐使用农药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推荐使用农药茶蚜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叶上平均虫口20头一般为5月上中旬0.36%苦参碱水剂50-75g/666.7㎡10%吡虫啉10-15g/666.7㎡小绿叶蝉百叶虫口8-15头入峰后的高峰前期,若虫占总量的80%100亿个孢子/ml白僵菌油悬浮剂100g–120g/666.7㎡茶尺蠖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7头以上幼虫1-2龄期1万PIB/ul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50ml/666.7㎡2000IU/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g-150g/666.7㎡茶毛虫百丛卵块5个以上幼虫1-2龄期8000IU/ul苏云金杆菌可湿粉200g–300g/66.7㎡茶饼病芽梢罹病率35%春季发病期,5天中有3天上午日照3h,芽梢罹病率35%,或降雨量2.5-5mm,芽梢发病率35%10%多抗霉素可湿粉75g–125g/666.7㎡DB34/T910.3—20097附录C(规范性附录)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生产记录农户姓名作物品种面积地块名称地块编号移栽时间耕作方式肥料使用情况肥料名称施肥方法施肥时间用量纪录或执行人备注除草纪录除草时间除草方法除草剂名称纪录或执行人备注病虫害防治农药名称施药方法用量(亩)用药时间防治对象纪录或执行人间隔期及登记证号收获纪录收获时间收获方式收获量(公斤)纪录或执行人备注注:间隔期及登记证号是指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及登记证号或批准文号
本文标题:DB34T 910.3-2009 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3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