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8.2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89.28亿元,增长13.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7%,金融保险业增长26.9%,房地产业增长13.7%,其他服务业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达32713元,增长12.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9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68.02亿元,增长10.4%;更新改造投资1197.59亿元,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2510.05亿元,增长36.2%。商品房销售额3663.97亿元,增长45.8%;商品房销售面积6219.75万平方米,增长2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7522.65亿元,增长13.7%;农村投资2072.36亿元,增长36.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359.63亿元,增长10.8%;非国有经济投资7235.38亿元,增长20.5%;其中民营经济投资3545.51亿元,增长25.1%。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额13.46亿元,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84.97万平方米。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3.70亿元,增长49.8%。第二产业投资3509.85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3483.74亿元,增长8.3%。从工业内部看,九大产业投资1979.70亿元,增长12.6%。其中电子信息投资443.12亿元,增长12.8%;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投资298.73亿元,下降1.2%;纺织服装投资227.38亿元,增长3.1%;石油及化学投资317.99亿元,增长19.5%;建筑材料投资283.11亿元,增长31.6%;汽车投资128.53亿元,下降27.9%;食品饮料投资99.79亿元,增长30.7%。其中高耗能工业投资206.07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6011.46亿元,增长2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55.64亿元,增长4.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71.29亿元,增长1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20.98亿元,下降1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700.10亿元,增长9.7%。城市建设投资818.64亿元,增长6.8%;文化产业投资432.02亿元,增长25.9%。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改建四级以上公路3989.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35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8740万吨。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61.5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123万千伏安。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88.3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624万户。广东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沿海省份。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较为落后的边陲省份发展成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经济大省,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一、经济发展概述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先行一步。改革开放推动广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3.4%。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3,450亿元(约合1620亿美元),约占全国GDP的九分之一,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广东的对外贸易约占全国的1/3,利用国外资金约占全国的1/4,税收约占全国的1/7。此外,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前列。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广东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结构由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转变。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9.8:46.6:23.6变为2003年的7.8:52.4:39.8。形成了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三大传统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有潜力的产业,九大产业具较强竞争力。2003年,九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5.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33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81.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31.5%。旅游、教育、科技、信息、文化等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3.外向型经济发达,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居全国首位。广东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世界财富500强在广东投资、设立了400多家企业或机构。25年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1700亿美元,对外贸易从1986年以来一直居中国内地首位。2003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89.4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836.46亿美元,其中,出口1529.44亿美元,占全国的34.9%。4.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广东是中国基础设施最完备、最便利的地区之一,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拥有通往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的海空航线,拥有铁路主骨架和四通发达的公路网,拥有以微波、光缆、卫星传输、宽带网络等为主体的先进的通讯网络。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2003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102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00公里),发电装机容量3920万千瓦,电话普及率83.3%,互联网注册用户人数超过1107万。2003年,广州港吞吐量达1.7亿吨,已跻身世界港口十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65万标箱,居世界集装箱枢纽第4位。广东对外开放口岸150个,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个港口通航;有七大民用航空机场,是中国机场分布最密的地区。珠江三角洲成为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国际大财团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之一,珠三角地区电脑部件的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的10%。5.市场化程度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市场化程度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2003年末,广东有私营企业32.3万户,注册资本4522.8亿元;个体工商户185.5万户,注册资本397.9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6.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8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4055元。广东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为77所,在校学生达58.8万人。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二、发展目标和设想目前,广东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战略部署,以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粤、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二步,到2020年,全省人均GDP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珠江三角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地区水平,东西两翼和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一)提高产业竞争力,壮大经济实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逐步建成经济强省。到2020年,全省人均GDP超7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变为2:48: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的形成。积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现代物流、金融、商贸、会展、旅游、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发展。(二)促进外源型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营造低成本、高质量、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与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的合资合作,扩大服务业开放。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提高加工贸易质量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利用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遇,拓展与东盟经贸合作。按照“前瞻、全局、务实、互利”的原则,加快推进CEPA的实施,推动服务领域合作,全面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大力发展内源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经营条件,消除各种歧视与不合理规定,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统筹区域发展,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各展优势、各具特色的区域新格局,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地区差距。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东西两翼和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互动互补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转移。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约为18000美元,东西两翼和山区约为5400美元。加快建设两翼和山区连接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主干道及出省大通道,推进一批港口码头、航道、城际轨道交通和与全国铁路网相衔接的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发展,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壮大县域经济。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75%左右(按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广东作为华南地区经济中心、中南地区对外联系门户和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加快建设出省通道和港站主枢纽,促进广东与周边省份的联动发展。(四)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激活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环节,率先形成一整套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比较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行业和领域集中。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发展资本、产权、土地、人才、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探索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发展条件建设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安全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快捷、高效、协调的陆海空交通网络。构建覆盖全省主要城市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络。把白云国际机场建成亚太地区的航空枢纽。加强电源和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和安全供水保障程度,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到2020年,公路密度达90公里/百平方公里,中等以上城市接入网基本实现光纤到楼、宽带接入到户,互联网普及率达85%,电话普及率(含固话和移动)超过100%,人均装机容量约1.5千瓦,水电、核电、气电和风电等清洁电源装机容量
本文标题:广东省经济状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2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