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世纪西方文论整理
1、20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走向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各包括哪些主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突出的是文学的社会性和主体性(人本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对文本自身语言结构的分析研究(科学主义)读者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社会意识、主体意识与文本意识的结合(人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2、概述伊格尔顿对20世纪文论三条线索。①精神分析与心理批评②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批评、叙述学、符号学、英美新批评③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3、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理论的关键词:无意识;性本能;创作家与白日梦;情结;无意识,指隐藏于人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人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其他非理性的情感、意念等。无意识的显现领域:口误(欲望在语言层面的错误型暴露)笑话(“玩笑,或是为了获得快乐,或是把自己已经获得的快乐用来攻击别人。”弗洛伊德《论幽默》——快乐原则[欲望]的无意识满足)动作倒错(欲望在动作层面的错误型暴露)文学艺术(深层欲望的升华型显现)性本能(里比多Libido)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于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创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对作家创作动机的揭示:文学创作是欲望的表现,作家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使本能欲望经过改装得到满足和升华。对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批评:忽视了作家的理性因素和社会责任感。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用来指称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厄勒克忒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用来指称女孩对父亲的乱伦欲望和对母亲的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性错乱现象里必有先天的基础,但是这种先天性几乎每个人都有,作为一种倾向,它可能时强时弱,在生活的影响下,可以变得十分的明显。集体无意识①在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学说基础上,荣格提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包括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最终源泉,是心灵的结构和秩序,这个结构不是“性力”(里比多)所能涵盖得了的,也不是个人经验所能完全说明的。它来源于人类的整体进化过程中积淀的某种稳定模式——“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个人无意识由那些曾经一度被意识到后来又被遗忘了的心理内容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主体整个一生中却从未被意识到②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被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意象。人从他的祖先(包括他人类的祖先也包括他的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那儿继承了这些意象。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而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因此,人经常会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例如:人对蛇和黑暗的恐惧。人并不需要通过亲身经验才获得对蛇和黑暗的恐惧。这来自原始祖先对这些恐惧的千万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大脑中。原型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archetypes)。①“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人生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被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荣格②原型/四种最重要的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人格面具这个概念把人际交往的方式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成为一种心理分析的工具。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一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我们戴着人格面具表现着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人格面具是靠我们的Bodylanguage、衣着、装饰等所体现。我们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我们理想化的我。但在另一方面,人格面具的作用在于它维护了人的虚伪与怯懦,这种反应来自于自身对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惧,从而启动了心理防卫机制,使人不自觉地步入了与真实人性不同的心境。人格面具又是一种严格的检查机制,使人的行为在检查的过程之后得到完成。但是我们并不必因此感到自责,人格面具的产生是合理的,它是一种社会的产物。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是荣格提出的两种重要原型。阿尼玛原型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则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因而两者又可译为女性潜倾和男性潜倾。如果说人格面具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给别人看的一面,是世人所见的外部形象,即“外貌”,那么与之相对照,男性心灵中的阿尼玛与女性心灵中的阿尼姆斯可看作是个人的内部形象,即“内貌”。阴影是荣格发现的重要心灵内容(原型)之一,它是人身上所有那些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1、认识阴影;2、阴影的形成;3、接受阴影“自性”,或称为无意识自我,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荣格说,自性是我们称之为个性的联合体的命中注定最为完整的表现,达到这种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应当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但它必须以对无意识内容的认识和感知为前提,即以情结、原型被充分意识化、个体化为前提。弗莱的原型批评/概括总结1、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的交际单位。就像语言中的交际单位(词)一样。2、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联想。3、原型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它们把孤立的作品联结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4、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它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情况①两个组织:一是“莫斯科语言小组”,由雅各布逊(1896—1982)创立于1914年,其他成员包括维诺库尔、布里克、托马舍夫斯基等人;另一小组是“彼得堡小组”,从1916年起称为“诗歌语言研究会”,以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为首,成员还有艾亨鲍姆、雅库宾斯基、鲍里瓦诺夫、日尔蒙斯基、维诺格拉多夫等人。后人将他们的批评理论统称为“俄国形式主义”。②遭到打击。托洛斯基《文学与革命》:“从客观历史进程的观点看来,艺术永远是社会的仆从,在历史上是具功利作用的。”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对形式主义从政策上否定。○什克洛夫斯基1930年发表《给科学上的错误立个纪念碑》:“形式主义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的道路。”○雅克布逊移居捷克,组成布拉格学派(或称捷克结构主义)。1939年雅克布逊移居美国和法国,对美国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影响巨大。文学性文学的内在规律存在于作品所表现出的现象之中,而不是外在于作品的任何其他事物。形式主义者将文学的内在规律称为“文学性”(Literariness),试图通过对“文学性”的研究来建立评价文学,也就是文学批评的学科体系。文学性(Literariness)的内涵:⑴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⑵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⑶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即文学性“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针对模仿论和形象论所提出的,他将“陌生化”作为艺术本身的内在规律,陌生化的过程是以艺术自身为目的,因而将模仿者和被模仿者排除在外,强调的是艺术的自主性。只有“陌生化”才能说明艺术品的形式和结构,及其与其他任何外部事物的独立性。陌生给人以新鲜感,这不仅是文学中可以运用那些实用语言所不能使用的语法和词汇,而且也在于它的一些形式手段(如诗的韵律)。什克洛夫斯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与内容无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新批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1、20年代,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语义学批评家瑞恰兹,诗人艾略特。2、英国:燕卜逊1930年写成《朦胧的七种类型》;30、40年代,美国:兰色姆和他的三个学生:退特、布鲁克斯、沃伦,(新批评的南方集团)30年代中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新批评主要观点基本形成。3、二战后,美国:新批评的耶鲁集团(耶鲁学派),布鲁克斯、沃伦、维姆萨特、韦勒克,共事于耶鲁大学。新批评在美国各大学文学系占统治地位,占领了主要的文学评论杂志。语境:词汇的意义功能是“通过它们所在的语境来体现的。”燕卜逊:语境能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到“整个文明史”。本体论:作品即自存自足的实体。①约翰·克娄·兰色姆(1888—1974),新批评理论的真正奠基者。《新批评》(1941)兰色姆对“非本体”的剥离:⑴批评家个人感受;⑵作品主要内容归纳;⑶历史研究:文学背景、作者生平、文献书目考证等;⑷语文学研究,如外来语、罕用词语、典故等;⑸道德研究;⑹其他特殊研究,如哈代小说中的地名研究等。②兰色姆进而用“构架-肌质”论说明本体论批评③本体论批评的完善:韦勒克等1、韦勒克对“非本体”的剥离:⑴传记研究;⑵心理学研究;⑶社会学研究;⑷作者和读者研究。2、韦勒克对本体论的理论描述:⑴文学学研究作品本体;⑵主要研究单一作品;⑶主要研究单一的作品形式。④本体论批评完善:威姆萨特、比尔兹利的《意图谬见》(1946)和《感受谬见》(1948)含混瑞恰兹和燕卜逊: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追求准确明晰,而追求多义性表达——指涉滑移。例:“女子是水做的骨肉”。这里的“水”除了表示与男性世界的对立外,还可以有多种理解。既可以表示深闺里的少女像水一样的洁净,又可以体会出女性的柔情,还有着“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感叹。反讽“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布鲁克斯如果小说叙述者对自己看到的画面的理解与读者的理解(实是作家希望的)不一致,就会造成叙述上的反讽语调。这种反讽会对画面的意义起一种反面的强化效果,即:叙述者褒奖的事物恰好是该否定的,而叙述者否定的正是该肯定的;或者是叙述者只看到了表层意义而让读者理解到了深层意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哈克反思帮助吉姆逃跑一事悖论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中,“江湖”所隐喻的雄心勃勃(理想)与“白发”隐喻的无可奈何(现实),天地的风云激荡(理想)与扁舟的闲适(现实),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借用悖论得到了丰富性表现。隐喻①喻体:具体形象;喻旨:从中引伸出的抽象意义。雅各布逊也很重视包含在索绪尔理论中的有关隐喻和换喻之间的区别。在隐喻中,一个符号被另一个所代替,因为它们有某些相似之处②新批评认为,隐喻要求喻体和喻旨的关系为“远距离”、“异质”。浪漫主义诗歌主要依赖近距离、类质的明喻,玄学派诗歌则主要靠远距离、异质的隐喻——◇17世纪玄学诗人约翰·但恩的“奇喻”例:1、《赠别,莫伤悲》,以圆规两只脚比喻两个相爱的灵魂;2、《跳蚤》,跳蚤对两个相爱的人的叮咬以及血的混合,成为鼓动突破道德禁律而大胆结合的理由——张力①诗的张力就是指诗歌中各种意义的统一体,即在诗歌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退特《诗的张力》:诗歌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就词汇意义而言,外延指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内涵指反映于概念中的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退特在此基础上有所延伸,他把外延理解为文词的“词典意义”或指称意义,而把内涵理解为暗示意义或附属于文词上的感情色彩。退特认为,诗应当是所有意义的统一体,包括从最极端的外延意义到最极端的内涵意义。②新批评为解释诗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而提出的概念。新批评认为,诗既要倚重内涵,又要倚重外延。③最深远的比喻意义并无损于字面表述的外延作用④概括新批评的解释——内涵:语词所引起的感觉上和情绪上的反应,暗示义、联想义、象征义等;外延:则是指作品语词的“词典意义”。诗语言的张力——余光中:《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突破了词典意义,广泛联系到不同的时空、情境和心理。普洛普研究100个民间
本文标题:20世纪西方文论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6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