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
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概述•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即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等引起的危害。暴露的途径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期间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皮肤接触HIV,感染HIV的危险性相当低。粘膜暴露:粘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HIV的传播方式及相对危险性HIV已从HIV/AIDS的血液和多种体液中分离出来,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支气管液、尿液等。对医疗卫生机构来讲,最重要而常见的HIV来源是血液和含血液的各种体液,包括含有高滴度HIV的实验室培养物。不同传播方式传播HIV的相对危险性传播方式HIV传播的危险性母婴传播,没有抗病毒治疗共用注射器静注毒品1:41:150职业性针刺暴露1:300接受肛交1:300-1:1000男传女1:500-1:1000女传男1:1000-1:3000职业工作者感染HIV的危险暴露途径感染人数/暴露人数感染的危险针刺损伤·针刺暴露于无症状HIV感染者·针刺暴露于AIDS病人9/36280/1484/8890.2%(0.1-0.5)00.4%粘膜暴露1/10070.1%(0.01-0.5)通过完整皮肤的传播0/27120%(0-0.1)在已证实的54例职业暴露感染者中•主要是护士(22名)、实验室技术人员(19名)和医生(6名);•绝大多数污染源为血液或血性体液,仅3名实验室人员是暴露于HIV病毒培养液;•针刺伤感染46例,经粘膜感染5例,两个途径均有者1例,不清1例;•目前还没有外科医生和暴露于缝合针刺伤的人员出现HIV血清阳转。科室和工种确认因职业暴露可能因职业暴露感染例数感染例数牙科工作人员07尸体防腐人员03急诊室工作人员010健康助理112维修工人17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1616非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30各科护士2027内科医生611外科医生04呼吸治疗师12透析技师12外科技术员21其它技术员及治疗师05其它卫生工作人员01合计51108美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科室分布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安全防护•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数据分析表明,医务人员在对HIV/AIDS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若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果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传播。•HIV职业暴露主要和接触血液有关,临床许多科室(普通外科、矫形外科、妇产科、创伤外科、心脏外科,介入性放射诊断,实验室、急诊室,牙科)医务人员接触血液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必须强调普遍性防护原则。临床医护人员通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有皮肤破损,或有渗出性的损害,或患有湿疹时,则不宜参加直接的医护工作。证据已经表明,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机构内,用锐器刺伤的皮肤损害是传播HIV的最常见形式。使用所有锐器和有锐器效能的工具都要十分小心。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预防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严守通用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采用安全的真空蝶形针具,可以减少直接接触血液和/或体液的危险性。保护屏障•手套a.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粘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b.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应戴手套。c.凡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它被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手套。d.进行静脉切开、内窥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治疗和尸体解剖时必须戴手套。e.在接触每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手套发生撕裂、刺破时应更换。•戴口罩或防护眼镜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a.当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b.对HIV/AIDS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和围裙对HIV/AIDS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和/或围裙。手(1)所有皮肤的破损处都应用防水绷带包扎。(2)在检查病人和每次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尿、粪等),分泌物(伤口、皮肤感染处)和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着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冲洗。必要时应在洗手前用消毒剂浸泡。锐器(1)针头等锐器:接触HIV感染者污染的针头和其它锐器,传播HIV的危险性很大,因此对用过的针头、刀剪及其它锐器,处理时应十分小心。在处理或清洗使用过的锐利器械时,应当采取措施以防针头、解剖刀和其它锐利器械引起的损伤。(2)注射器和针头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的,而且用后针头不再套入针头帽内,也不要拔掉针头,应将其直接放入坚固、不能穿透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用过的尖锐物品一定要直接放入坚固、耐穿的容器内高压消毒后弃去。盛器不能破损,盛器外标有危险字样。(3)采血时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房间(1)HIV/AIDS一般不要求住隔离房间,除非病人病重又无法实施良好卫生措施时,比如病人有大量出血可能引起环境污染时或合并肺结核等其它感染时,病人应住隔离房间。(2)病房内应备有专用清洁用具,每日必须清洁病房,拖把、水桶、椅子和担架等都要用热水和去污剂洗净。拖把必须每日清洗,不得移出病房。及时清除溅出的血液和体液发现有溅出的血液和体液,要按下列顺序及时清除:(1)戴手套(2)用一次性纸巾或吸水性能好的物品清除血液和体液。(3)用消毒液消毒污染的表面后用清水洗净。(4)对大面积的溅出,应先用一次性纸巾盖住,用次氯酸钠(1:10)浸泡10分钟后再按上述步骤处理。HIV职业暴露的评估和对暴露后预防的处理原则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是避免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根本保证;已有资料表明,预防性应用AZT可使感染率降低79%。影响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因素很多,包括暴露源头血液病毒滴度、游离病毒存在情况、毒株变异、不同亚型;暴露方式、暴露量大小、暴露时间;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接触皮肤、粘膜的状态(如破损、炎症)等。因此职业暴露后预防的处理原则应包括急救、报告与保密、对暴露源严重程的评估、暴露危险度的评估和药物预防。(一)急救1、刺激出血: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3、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4、由于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对职业暴露后HIV感染有一定影响,故应尽量为受伤者寻找医疗机构,以求正确护理伤口和暴露后急救处理。5、可介绍已受伤的人到艾滋病防治机构进一步咨询和处理。(二)评估包括确定暴露级别、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以便确定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的方案。对于暴露源要检测HIV。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潜在污染源包括:血液、血性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膜液、腹水、心包液、滑膜液、羊水和组织或病毒培养液。鉴于医务人员暴露后的感染率很低,而用药的毒、副作用很大,所以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职业暴露后预防(Post-ExsposureProphylaxis,PEP),应根据对暴露级别(步骤1)和暴露源的危险程度(步骤2)的评估,来确定采用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的方案。1、确定暴露级别(ExposureCode)暴露物是否是传染性物质,如体液、含血体液、其他传染物或其污染的器械?是不是其他传染性物*质物血液或含血液体暴露的类型粘膜或有损伤的皮肤**不需PEP完整的皮肤**刺、割伤皮肤暴露量不需PEP危险度量小暴露时间短1级暴露低危如:表皮擦伤、实心针头刺伤等量大暴露时间长长2级暴露高危如:大空心针深部刺伤、动静脉穿刺、肉眼可见出血+2级暴露3级暴露步骤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HIV阴性**HIV阳性**暴露源的HIV状况如何?不需PEP暴露源不明HIV暴露源级别1(轻度)暴露源的HIV滴度较低(无症状、CD4细胞计数高)+暴露源的HIV滴度较高(有症状、进展的AIDS、CD4细胞计数低)HIV暴露源级别2(重度)HIV暴露源级别不明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Ⅵ、预防性用药由于预防性治疗药物的效力和毒性以及不同暴露方式导致HIV感染的危险性的数据都很有限,所以当拟定预防性治疗的处方时,必须认真考虑可能的毒副作用。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药品贮储备库(点)”和HIV/AIDS防治方面的专家指导下使用。根据使用反应情况,可改变处方:比如暴露者对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当地可提供药物的种类;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正在服用的药物的配伍禁忌、暴露者的药物禁忌。用药注意事项在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应立即开始,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虽然动物研究显示24-36小时之后再进行预防性治疗可能已无效,但是还不确定对人类无效。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因为即使不能防止感染,早期治疗对HIV急性感染也有好处。由于服用4周AZT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疗应持续4周。HIV在体内的播散在一个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模型中发现,在黏膜暴露于游离的病毒后24小时内,SIV只感染注射局部的树突状细胞,而在24~48小时后,这些感染的细胞转移到局部的淋巴结,在5天内可以在周围的血中查到病毒。(这也是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机理所在)局部淋巴结2d血液系统全身播散5dHIVDC对HIV职业暴露后的药物预防对感染可能性很高的医护人员应建议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对于感染危险性较低,但仍有危险的人,也可提供预防性治疗,但应权衡较低的感染危险性与药物效力及毒性二者的利弊。对可以忽略其造成感染的危险的暴露,不宜使用预防性治疗。应让暴露者了解.决定预防治疗前要登记,留血.目前,所有预防性治疗的处方都考虑使用AZT(或ZDV),因为ZDV是临床数据唯一能证明其效力的药物。为了增加抗逆转录病毒的效力和对许多耐ZDV的毒株的效力,3TC(拉米夫定)通常应同ZDV一起使用。对HIV感染可能性很高的暴露者,应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是indinavir(IDV,茚地那韦)。暴露防治方案:AZT+3TC+IDV其它方案慎重选择:IDV+STOCRIN3TC+AZT+NVP(二)药物的选择1、AZT是唯一已被证明可以减少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药物,可下降79%。如果服药者不能耐受AZT的毒副作用,可选用d4T。2、AZT加3TC与单用AZT相比,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而且3TC的耐受性很好,一般不会增加预防性用药的毒副作用,故这一组合更具合理性。多数经验对药物预防的推荐方案是至少两种药物(AZT+3TC),或用AZT+3TC的联合制剂双汰芝。3、如果伤害很明显而具有更高的危险性,应使用AZT+3TC再加一个蛋白酶抑制剂。两个逆转录酶抑制剂(或双汰芝)联合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更强大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可以防止因污染源中的病毒对3TC或/和AZT耐药而发生的治疗失败。4、选择何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茚地那韦,Indinavir)或奈非那韦(Nelfinavir)经常首先被选用,Ritonavir也常被选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维乐命,也是一个备选的预防用药,耐受性较好,但皮疹发生率较高,且可能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三)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的确定,一方面要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严重程度,同时要考虑在我国注册批准药物的品种。由于我国已获批准的药物品种有限,目前可考虑的是双汰芝以及双汰芝合并佳息患。表8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暴露级暴露源级别预防性用药推荐方案1级1级不一定使用PEP,可由职业暴露者本人根据利害比较,作出决定1级2级使用基本用药程序*(AZT/3TC)2级1级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本文标题: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7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