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当代中国女性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
当代中国女性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女性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教育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无论男女,接受教育,都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这个角度出发,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有着同一性。但也有人说过:“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教育可以使女性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参于社会生活,增加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可以使女性更加自信,对自我价值更加肯定,并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更有见识的决策。女性从教育中获得的这种自信和技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原有的社会权力结构。但在当代中国女性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一、教育存在地域差异,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山区女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农村及山区的女性受教育权利的范围扩大了,文化水平也普遍提高了,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女性普及义务教育程度不足;女性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持续性差。与经济发达的城市女性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并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分割。二、居住在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女孩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而他们随父母居留在城市,也无法进入原籍所在地的乡村教育系统,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由此产生了农村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女性公民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被剥夺的现象。流动人口中女童无法得到正常义务教育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严重危害流动人口中女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她们从小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不义,加深了她们对社会的敌视与对立。其次是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教育不公是最致命的社会不公,因为它剥夺了底层民众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扼杀了贫民获得社会升迁的最后希望,逼使广大流动人口中的女童毫无希望地居于社会底层。第三是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流动人口中女童的不公正教育待遇,对中国城市化过程发出一个负面信号,它阻碍着社会流动、维护社会不公,必然对现代社会所固有的人口流动和迁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三、女性教育的目的不再以发展女性本身,而是畸形市场化下教育机会不公和受教育权利不公和要求妇女回归家庭的歧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现代鉴于城市化、市场化阶段中出现的就业压力,呼吁妇女回归家庭的观点再度出现。若女性重返家庭成为社会风俗,那么她们接受教育的动机和内容就会改变:对那些中产阶级和富豪家庭的女性而言,受教育的主要使命便成为相夫教子、培养后代,而不是独立就业、自主奋斗;对那些被迫下岗的贫困妇女而言,回归家庭不可能激发她们求学的动力,因为年龄、收入和环境都阻碍她们继续求学。尽管妇女是否回归家庭不是评价妇女是否解放和妇女价值是否下降的唯一参照,但只要女性无法自由、自主和自愿地选择生活和个人前途,她们就难以获得真正的平等。针对上面总结的三点问题,我们认为女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女性、发展女性和得到与之相符的社会地位并发挥出女性相应的社会价值。女性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内外两部分的共同努力。在外部的环境中,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应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及山区的教育支持。将其中适龄女性的教育作为义务教育普及中的重中之重。在社会家庭观念的改善、提高方面,力求破除旧的封建思想、落后个观念的影响,去除重男轻女观念。社会各方面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地区城乡之间互派教师学习等多种方式扩大义务教育发展渠道。作为受教育者本身,女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信心,转变以往的落后的封疆观念。女性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女性自身的发展,还在于女性素质的提高。女性在接受教育时,不但要注重教育的数量,即你读了几年书,而要注重在接受教育时自己获得了甚么知识。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女性更应该认识到自身作为未来的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素质。当然女性教育的目的不是相夫教子,而是发展自己是想自己的社会价值。女性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女性素质,影响着女性进步与女性解放事业。女性教育不但要实现量的突破,还要实现质的突破。只有不断发展符合女性的教育事业才会促进女性价值的实现。
本文标题:当代中国女性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92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