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鼠MCAO模型一、实验器材:1.手术器械:眼科剪1、显微剪1、钩镊1、直镊1、显微镊2、止血钳1、持针器1、缝合线(2-0/5-0)、缝合针、麻醉剂:10%水合氯醛(350mg/kg)2.栓线:0.18mm(20~25g)、0.20mm(25~30g);在栓线10mm的位置用黑色记号笔标记;75%酒精清洁后置1:2500单位肝素化生理盐水中备用。3.其他用品:酒精棉球、75%酒精、生理盐水、注射器(1ml、2ml)、黑色记号笔、固定鼠用粗线绳、鼠板二、步骤:ZeaLonga线栓法1.麻醉: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350mg/kg)2.术前准备:仰卧位固定大鼠,备皮消毒3.分离血管及挂线:1)自胸骨柄到下颌骨间取长约1cm正中切口。见下颌下腺,将其分离至两侧;2)见右侧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二腹肌形成的三角区,镜下分离此三角区内,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3)首先分离CCA于其上挂线1;4)随后向头侧分离ECA血管及其分支,于ECA上头尾侧分别挂线2、3;5)然后清除CCA分叉部脂肪,观察ECA分支与ICA关系,分离ICA及ECA分支,于其上挂线4;6)注意操作轻柔避免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气管损伤,避免过度牵拉血管使其严重移位或断裂。5.结扎:死结:线1、2;活结:线4;不系结:线36.剪口插入:1)将鼠台逆时针旋转90°,在ECA上距分叉1~1.5mm用显微剪剪一切口;2)将标记好的线栓由此切口插入CCA中;3)将鼠台转回,将线栓从CCA拔出至分叉稍尾侧,右手将线栓转向滑入ICA,右手拉开线4活结,后继续插入ICA,待有阻力时再进入少许,深度1cm+,到达大脑中动脉与前交通之间;4)顺利插入后将丝线4扎紧,抽出线3减去多余线头。6.缝皮7.术后:小鼠俯卧位,头略抬高,至于温湿度适宜环境。三、注意事项:1.雌性鼠对于牵拉等操作的反应更强烈,故建议选择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2.大鼠解剖学变异:一般而言,Fisher-344大鼠MCA解剖变异较小,闭塞后形成的梗死体积一致性好;Wistar-Kyoto大鼠变异相对最大;而Sprague-Dawley大鼠介于两者之间。3.麻醉: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30ml/kg),一般可持续1~1.5h。如按标准体重计算的麻醉剂量效果欠佳,可使用总量的10%进行追加。需注意反复多次或过量追加易造成动物死亡,或导致清醒推迟而影响再灌注前评分,从而使再灌注时间不能统一界定在2h。水合氯醛可使动物呼吸频率下降50%左右,但一般不会导致动物窒息而死亡。术中严密观察动物呼吸频率、深度及有无痰鸣音等。4.分离气管前肌肉时注意保护好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甲状腺呈鲜红色,紧密贴在气管前壁上,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外上方,颜色略淡。血管分离要到位,使用电凝器可明显减少小血管的出血,从而保证手术野清晰,尤其是肌肉内部的血管和ECA的一些细小分支,未明确时不可随意离断。结扎血管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向,由于血管被膜被分离后血管表面相当光滑,结扎不牢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术中还要注意保护与血管紧密相依的神经,注意观察神经的颜色、反光性和轻触时的感觉,切勿损伤或离断。牵拉迷走神经时可见动物呼吸明显减慢甚至血液呈深紫色,出现肢体末端紫绀。在无法给予辅助通气时,应暂停操作。一般来说,动物呼吸可恢复到麻醉后的平稳状态,血液颜色也可恢复到正常,这时再继续手术较为安全。5.关于是否结扎PPA文献报道尚不一致。可沿ICA一直分离至看到其入颅分支与PPA分叉处,观察线栓走行状况,若顺利将长度约1cm的线栓插入,则可固定线栓而无需对PPA进行操作;如只进入5mm左右即遇到明显阻力,则线栓进入PPA的可能性很大,此时可将线栓撤离至ECA/ICA处,提起PPA,以帮助线栓沿ICA进入颅内而最终阻塞MCA。6.Koizumi等1986年首次报道不开颅经CCA插入尼龙线栓致MCA闭塞;之后,Longa等进行了改良,将栓线从ECA插入,再灌注时将栓线抽回ECA内,通过CCA实现再灌注。Koizumi使用的丝线末段均匀包被硅胶,直径增加近30~40%,插入后不仅可伸入大脑前动脉ACA)近端,肯定阻塞ACA及前交通动脉,而且阻塞MCA及后交通动脉开口处,彻底阻塞MCA及其所有侧枝供应血管,形成供应区域完全缺血,因此局部梗死面积大,均匀一致,各动物间差异较小。Longa使用的4-0尼龙线末端球形扩大,但并非直接闭塞MCA,而是依靠结扎同侧ICA和其球形扩大的末端伸入ACA腔内、阻断经前交通动脉来自对侧ACA的血流形成局灶性脑缺血,但不能阻断来自后交动脉的侧枝供应,且丝线末端伸入ACA腔内位置不同,所起作用差异很大,因此形成的梗死面积很小,各动物之间差异较大。宋红松等建议采用Koizumi方法。丁香园:1.注意尽量不要损伤在颈内颈外分叉下的交感神经节。2.栓线进入后颈内动脉后即可逐渐插入了,有时候很顺利一插到底,但有时候在中间就怎么也进不去了,这是因为在血管入颅穿过颅骨时有一个狭窄或者角度。因此,碰上这种明显阻力时,一定不能盲目向前使力插,越插栓线前端变形越进不去且容易损伤血管。这时候正确的作法是往外抽出较多栓线,也许会有一定的动脉血流出,不必慌,只要顺着血管走行调整一下进线角度轻柔的使劲,一般都能进去,反复试几次还不行最好换根栓线,很可能前端也经变形角度变了!颈内动脉的走向为内上方,可以用眼科镊夹住鱼线插,但进去后要注意,别太用力,要不血管就要破了3.栓线不能在血管里反复进退,否则及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很容易误解为模型成功,因为这时的神经功能改变也很明显,但并不是由于栓塞引起的4.大鼠仰卧时,ICA从CCA分出后下行(向背侧)约5mm又分为两支A,即走向乳突泡(Mastoidbulla)的翼腭A和进入颅内的ICA的延伸部分。因为翼腭A的走向几乎和分支前的ICA走向相同,而ICA的延伸部分则是改向头侧走行,所以插线时会很自然的进入翼腭A。进线时,用镊子将ICA轻轻往头侧推一下,使ICA和其延长的分支成一直线,同时顺势插线,可很容易的进入颅内。或使栓线有一定程度的弯曲,且只要保证栓线向屋顶方向弯曲,一般都能将线插如颅内,决不会进入翼腭A。5.注意手的感觉,轻缓推进,直至感觉到阻力为止(当遇到阻力后,再插线会见到线弯曲)。可能有人会说,把血管插破了也未感觉到阻力或线遇阻后的弯曲。一个原因是线太硬,另一主要原因是当栓线从血管切口插入后为防止血液从此处流出,需要结扎一条细线,这条线结扎的松紧程度很关键,应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松,这样你会发现进线时很轻松,一旦遇到阻力,就会感觉到。后者至关重要,请体会。6.栓线一旦进入ACA,就要把上面提到的那根细线适度扎紧(“适度”很重要,会影响到再灌流时大鼠的生死存亡),此时的关键是动作轻柔,不要使ICA有任何的牵拉,否则栓线会脱出ACA,可能会造成缺血失败。血管外的栓线不要留得过长,更不要缝在皮外,大鼠醒来后会自己拔出。7.如果你用的是中长效麻醉剂,插线成功后,固定丝线,然后让其俯卧位,而且稍稍抬高其颈部,才能确保模型成功。8.术后一定要注意保暖。9.插入线拴要轻柔熟练,速度尽可能快,以避免时间长了血管内血栓形成。10.手术后评分的主观因素很大,有用5分制和11分制的,我个人认为用5分制比较准些。11.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性脑缺血模型,梗死体积出现的最小时间点可能为2h,体积随时间进行性增大,至12h基本趋于稳定12.整个试验是很费动物的,存在15-30%的淘汰率(如果你做的好),但注意严格控制自己淘汰的动物(纪录具体情况)。13.除了刚才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外,还有一些老鼠肺出血明显,整个肺暗红,我也想不出原因,不知道是不是医学临床所说的脑肺综合症.14.术后处理:由于术后动物尚未清醒,因此护理也很重要。但为保证栓线成功,达到预期的阻塞时间,防止栓线脱落暂时把动物留在手术台上,保证动物不会因挣扎而把栓线过早脱落,但仍需监测体温,并注意保暖。再灌注后动物可放入笼中。另外笼中应保持干燥,没有积水及粉尘,防止动物误吸而窒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模型症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都是由于动物苏醒后极力挣扎使栓线过早脱落所致。手术后大鼠存活期可以满足通常的实验需求,一般来讲,随着栓塞和再灌注损伤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会上升。大鼠在术后24~48小时最容易死亡,这种死亡是严重脑缺血损伤造成的,较直接的因素是脑水肿。用线栓制作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术后要肌注庆大霉素预防感染;如果动物模型要生存1周以上,必要肌注速尿,防止因脑水肿动物在短期内死亡。术后饮水中加入葡萄糖,保证动物术后有充足的能量生存到实验要求的时间。舍去标准:⑴栓线插入深度不足18mm,且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症状很轻的大鼠⑵蛛网膜下腔出血、MCA起始部或其附近的willis环动脉有凝血块的大鼠,因为这是出血性脑损伤或永久性脑缺血损伤,而非MCAO/Reperfusion损伤。3)手术时出血较多,症状很重的动物。死亡原因分析:首先要找出死亡原因,解剖死亡大鼠的脑,先看是否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有出血,表明死因是插线太深,以后注意插线深度;如无出血,则还要再看是否有严重的半球水肿,如水肿严重,则表明死因是脑缺血时间太重,需要缩短缺血时间;如既无出血,又无明显的脑水肿,那就要注意动物状态或生活环境是否太差。
本文标题:小鼠MCAO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97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