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新)
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2013-05-1718:07:41来源:作者:刘燕【大中小】浏览:1174次评论:0条---考察调研归来的学习与思考所谓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集团功能定位决定管控模式,管控模式必须与集团功能定位相适应,主要从权力、人员、财务、监察、文化等方面进行控制。一、常见的管控模式(一)操作管控型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为了保证其“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在操作管控的模式下,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必须拥有相似的业务性质,这样集团总部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经验和技能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进行决策,能够应付解决各种常规和突发的问题,总部所需要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总部规模也会相当庞大。(二)财务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不高,总公司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领导功能上,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下属单位重要财务指标,来追求企业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财务的快速增长。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少,其中大多数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制订企业财务规划;负责企业的财务和资产运营、投资和撤资;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和实施监控;外部企业的收购和兼并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除此之外,企业总部基本不过问下属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三)战略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公司通过企业战略管控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企业总部通常被设计成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考核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来追求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的快速增长。企业总部主要由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组成,他们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制订公司战略愿景和方向,指导下属单位的经营运作;审批下属单位的发展战略并整合分配资源;制订和协调重要人事政策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除此之外,还要管理下属单位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计划;管理控制企业中长期财务指标的实现,以及统一组织实施技术开发,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不仅要平衡企业资源,还要协调下属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这类企业,企业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综合平衡企业资源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上。在企业管控实践中,有的把战略管控型又划分为战略指导型和战略实施型,战略指导型偏重于分权,而战略实施型偏重于集权。(四)运营管控型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高,公司通过制订公司战略,统一和优化企业资源,统筹经营,控制公司战略实施,直接管理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或具体业务。因此,企业总部不仅是经营决策中心,还是经营指标控制中心,其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严格审核分析企业所有财务指标和经营表现,来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快速成长。这类企业,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多,规模庞大,涉及财务、营销、研发、市场、工程技术等。他们的管理任务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制订人事制度,下属单位主管和业务骨干的选拔、任免以及员工的招聘、培训、评级和薪酬等管理工作;在业务方面,从战略制订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由此可见,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总之,这四种管控模式各有优缺点,但在现实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为了弥补某一管控模式的不足,而以一种管控模式为主,结合其它管控模型,形成一种综合管控模式。二、企业管控模式评估与选择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管控模式,取决于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评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评估原则。一般来说,被评价的要素有:企业的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业务发展战略、业务国际化程度、资源关联度、信息化水平等,常用的评估原则是:业务发展阶段。一般下属企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发展阶段的企业,由于刚进入一个新领域,各方面还不太成熟,抵御风险能力低,为了利用总部的力量扶持其发展,一般会选择集权管控模式;对于那些成熟阶段的企业一般会选择分权管控模式。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分为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亚企业文化和统一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形成了统一的企业文化,这有利于集权管控;如果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集权管理的效率会极大的降低,有可能还会出现无效管理。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分为企业总部的管理能力和下属单位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通过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技能、考核、激励,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水平来反映的。管理能力可以分为强、中、弱,如果企业总部管理能力强,一般可以选择集权管控模式,反之应选择分权管控模式;如果下属单位管理能力强,一般不宜选择集权管控模式,反之,应选择集权管控模式。产业结构。企业产业结构按照企业业务多元化程度划分为:单一、适中、多元化。如果企业业务单一,这便于企业实现集权管控;如果企业业务呈多元化,企业总部应选择分权管控模式比较合适。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可以分为小、中、大。当企业规模比较小时,选择集权管控模式能较好的形成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协调、沟通及控制比较困难,企业一般应选择分权管控模式。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可以分为扩张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如果企业实施的是扩张战略,为了鼓励下属单位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和利润增长点,企业应选择分权管理模式;在紧缩战略下,企业必须高度集权;而稳定战略,企业总部必须对下属单位的投资融资从严把关,对有关资金运营效率方面的权力可以适当分离。业务国际化程度。业务国际化程度可分为本地化经营、区域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如果下属单位分布区域比较单一,这有利于集权管控;如果是跨国经营,则应倾向分权管控。资源关联度。资源关联度是指企业总部所掌握的资源与下属单位经营业务之间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通常可分为低、中、高。如果资源关联度高,宜采用集权管控模式;如果资源关联度低,那么,采用集权管控模式就不合适了。信息化水平。企业总部掌握企业内外部信息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不仅有利于企业集权管控,也有利于企业分权管理,对于发展中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集权管控;反之,是不利于企业集权管控的。三、企业管控支撑体系企业管控模式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要想实现有效的管控,企业必须在既定的管控模式指导下,建立一个有效的管控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从管理职能上看,应该包含企业组织、领导、计划、控制、沟通和激励职能;从运营管理方面看,应该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支持;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应包括企业上游和企业下游资源管理的职能支持,建立企业管控支撑体系的步骤如下。企业总部功能的定位及核心职能设计。作为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企业总部不能采用管理单一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集权程度越高,企业总部就要越多的参与下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日常需要管理的事情也越多。那么,企业总部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企业总部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该如何定位?回答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企业评估来选择管控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企业总部的功能定位和核心职能设计。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的权责关系的界定。划分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的职能界面的目的是,要界定出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权责范围,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控制体系。一个完善的管控体系,应该解决好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的三个职能问题:战略职能、管理职能和运营职能。其中,战略职能关注的是制订和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整合分配企业资源,制订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决策战略性的投资;管理职能关注的是企业管理效率和对企业资源的控制能力,管理控制企业的财务资产、安全以及行政事务等;运营职能关注的是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增值和企业资源的科学、有效使用,以及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例如,技术创新、市场开发、采购、项目实施管理等。建立职能管控体系。明确了企业总部的核心职能,界定清楚了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的权责关系后,就可以围绕核心职能建立相应的职能管控体系。总之,选择管控模式的重要性在于确定企业管控体系的定位。但是,我们决不能就此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应该以此为导向,利用上面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可以操作的、能将管理模式落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的支撑体系。这个体系既能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又能促进管控模式的有效运作,最终能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四、如何做好对分公司管控?分公司通常是总公司支柱业务或核心业务的经营者,是企业分权管理的一种常规形式,但这种分权并非完全分权,其分权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对分公司管理的分权程度有两个极端方式,一个是把分公司作为车间来管理,分权化程度很低;另一个是把分公司作为一个模拟法人独立运营,分权化程度较高;在此两者之间,总分公司间可以有多种权责安排。但不论何种程度和何种方式的分权,分权管理都必须保证权责明确和权责对等,不能因分权而引起控制弱化,同时应使权责利统一,以保证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分公司的财务权力是管理资产,财务责任是实现利润,实现利润后根据薪酬制度兑现有关管理和一线人员的利益。总公司对分公司财务管理通过授权控制、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方式,安排分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一)授权控制总公司对分公司在一定授权范围内相对自主经营,在授权范围以外的财务事项,则要报总公司批准,形成总分公司之间的授权控制制度。1、授权管理资产。总公司对分公司资产管理的授权,是设立分公司而自然产生的授权,其对应的责任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良好使用,使资产保值增值,通过运营资产创造利润。但此授权也不应是完全授权,分公司资产处置的权力应受到限制。2、资金支出授权。对资金支出的授权。此授权依总分公司财务管理分权程度不同而不同。最大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模拟法人的方式运做。在这种模式下,分公司可以拥有正常情况下完全的资金支出审批权。当然,在分公司非正常情况下使用的资金或者大额的资金,比如营业部改造、大额合同、大额预算变动、资产处置等,则必须报请总公司审批支出。对分公司资金支出最小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车间的方式运做。这种模式下,分公司相当于总公司的一个大的车间,只是在业务方面被充分授权,其资金支出审批权的范围,只限于零星的小额支出。对分公司资金支出的授权,使分公司拥有部分财务支配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分公司财务支出进行监控。常规的事前控制方法就是要分公司实行预算制度,使资金“算了再用”;总公司也可以据此了解各分公司预算资金盈缺状况,在各分公司内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常规的事中和事后控制则依靠健全的会计核算和控制制度。(二)预算管理总公司授权分公司管理其资产,对应的责任是通过经营资产实现利润,因此总公司于财年预算前要向分公司协调确定利润目标,以量化规范总公司对分公司权责利安排;分公司应据此编定销售、业绩、成本、费用、采购等业务年度和各月预算,并把各业务预算分级归口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形成有效的分公司内部各级责权利体系;分公司依据各业务预算编定资金预算和预计报表等财务预算,总公司可以据此掌握各分公司预计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行资金的预算平衡和合理调度。预算管理体系运做的核心是责权利体系,所以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层次责权利安排的有效。在分公司层面,是总公司检查并考核其年度经营目标,通过合理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激励和约束分公司总体经营;在分公司层面,分公司检查并考核其下属各部门成本控制、费用支出、材料耗用、设备管理等日常财务目标,同时也要对下属各部门制定和预算权责相匹配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依次向下,对于必要的预算控制项目,要落实到相关的个人。(三)会计核算对分公司应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严格进行会计核算和控制。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会计核
本文标题:大型企业总公司对分公司管控模式解析(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0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