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达标训练(十三)记念刘和珍君(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鲁迅痛心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________”。②正因为鲁迅目睹了少数中国女子办事________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才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③程君________鲁迅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间接地点出了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A.爆发干练警告B.爆发干练正告C.暴发熟练正告D.暴发熟练警告解析:选B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①中所填的词语描述的是鲁迅内心集聚的愤怒渴望发出,所以应填“爆发”。“干练”和“熟练”都有从事某项工作很有经验的意思。“干练”指既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有才能。“熟练”指工作、动作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的纯熟。②中指的是人办事果断,含有赞扬少数中国女子有才能的意思,因此应填“干练”。正告,严正地告诉。侧重于告知时态度郑重明确。警告,提醒,使警惕。所指的事态一般比较严重,带有斥责语气。③是程君和鲁迅的对话,用斥责语气不合适,所以应填“正告”。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不少演员深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进行演唱,把祖国人民的温暖送到了每个战士的心坎上,有的甚至________。这些无疑给了人民志愿军巨大的精神鼓舞。②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________的志愿军战士们而特别创作的电影《我的战争》讲述了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传奇故事。③春秋时期的晋国,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________,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A.视死如归殒身不恤慷慨赴义B.慷慨赴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C.殒身不恤视死如归慷慨赴义D.殒身不恤慷慨赴义视死如归解析:选C“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视死如归”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慷慨赴义”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A.“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肯尼迪说过的话,放诸于今日,尤显其义。B.他们热爱自由,把自由看作是一种宝贵而必需的幸福,若失去自由,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们得到宽慰。C.他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从不屈服于权威的压力,从不徇私情,坚持做到刚正不阿,秉公执法。D.网络虚拟空间也具备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行为人在互联网上传播并伪造虚假信息,同样也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就涉嫌寻衅滋事罪。解析:选BA项,成分赘余,“放诸于”中“诸”为“之于”之意,应删掉“于”。C项,结构混乱,可把“他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的“所”“的”“每一起”删掉。D项,不合逻辑,“传播并伪造”不合事理,应为“伪造并传播”。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解析:选BB项,这句话并没有正意反说。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上一次我们因为大意没有获得冠军,这一次一定要竭尽全力争取卫冕,绝不再留遗憾。B.他这个人说话就是那样,大大咧咧的,得罪了不少人,这次还请您见谅,别和他一般见识。C.相处了这么多年,怎么一到谈婚论嫁就都势若水火,都说伉俪情深,在你们身上可看不出来。D.我们的新家即将落成,乔迁之日,希望大家抽时间拜访寒舍,届时恭候大驾,不胜感激。解析:选BA项“卫冕”错,保住上一次的冠军称号才叫卫冕。C项“伉俪情深”指夫妻感情深厚,此处语境中两人并未结婚,使用不当。D项“乔迁”为祝贺用语,“拜访”是访问他人的敬辞。都不能用于自己。二、阅读鉴赏(2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七十二周年祭那一天,阳光如此灿烂。那一天,人潮如此汹涌。那一天,青春如此妩媚。那一天,枪声如此清脆。七十二年了,岁月无声无息地过去。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天之前,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在这一天之后,也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于是,我们忘却了这一天:1926年3月18日。3月18日,是一扇透出微光的窗户。刘和珍,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自幼丧父,家境清贫。我可以想见你的勤劳,你高超的针线与厨艺,你与母亲相依为命,你在一盏如豆的灯下读书到天明。1918年,刘和珍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的编辑。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你的文章,但我猜想,你的文字必不同于卓文君,不同于薛涛,不同于袁枚的女弟子们。蕴藉中有锋芒,温婉中有热情。1923年,你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不久,转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鲁迅先生的印象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然而,子弹却不会还报你以微笑。一颗子弹从你背部入,斜穿心肺。那年,你才二十二岁。杨德群,1902年生于湖南湘阴县。1913年考入湖南女子师范学校,深受杨昌济、徐特立的赏识。1924年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5年到北京求学,先考入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入女子师范大学。我想,你的案头一定放着《娜拉》,放着《狂人日记》,放着《新青年》,放着《新潮》。然而,潮已落,新已变旧,你愤慨地说:“处在这个内敌外侮交相逼迫的次殖民地之中国,倒不如死了干净。可是,我要死,也要先炸死几个卖国贼才甘心。”你仿佛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鉴湖女侠的转世。当刘和珍中弹后,你想去扶起她,可是弹从你的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你倒下了,但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你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二十四岁的你殒身不恤。如花似玉的年龄,诗与歌的年龄。你们如许平凡,以至于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恋爱过或者正在恋爱。我想,你们收到男孩子的情书时一定脸红心跳,你们去约会前一定不忘在鬓角插上一朵栀子花。你们读《伤逝》,为子君的不幸而流泪。你们除了校服以外,也喜欢鲜艳的旗袍。你们在宿舍里,制造着女孩子的秘密,同学亲如姐妹。你们到北京才一两年,还没有吃够冰糖葫芦,还没有看够香山的红叶,还没有听够飒飒的风声。你们原本以为,古老的北京城一团和气,就像北京腔一样平缓悠长。那一天,你们放下那本没有看完的书,小心地折个角,想:回来再接着看。三三两两地,你们上路了。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着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最后一封家书还没有寄出,最后一句是俏皮的笑话。你们抬着头,蹦蹦跳跳的。你们与我同龄,还是孩子呵。三月早春,4北京的天空中飞满各式各样的风筝。冰刚化,草刚绿。风沙很大,扑在你们娇嫩的皮肤上。谁会想到呢,枪声在风中响起来,你们吃惊地看着士兵们举起枪,你们举着小旗的手捂住突然喷血的伤口。你们还来不及奔跑,白色的围巾已然飘落。你们呼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没有回答。鲁迅先生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你们喜欢读先生的文章。先生写道:“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七十二年之后,我读先生的文章,看你们的照片,流我自己的眼泪。这泪与你们的鲜血相比,该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呵。活着或者死去,已然不是一个问题。七十二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只有文字和图片,我的案头,一片狼藉。我听见了枪声,看见了鲜血,红色的大地与蓝色的天空,黑色的军警制服与白色的学生装,悠婉的鸽哨与短暂的枪声。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我知道,你们的眸子注视着我,你们将为我祝福。(有删改)6.本文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1)你们如许平凡,以至于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3分)答:(2)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着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3分)答:参考答案:(1)作者为没有能够找到烈士们鲜活的生活资料感到惋惜,平凡的她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尤使人敬佩。(2)“静静地伏在膝下”的温馨画面更增添伤感悲痛之情。母亲的期待无果,让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反动政府更添愤怒之情。7.“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已经死过”,为什么又说自己“重新复活”?(4分)答:5参考答案:“已经死过”是因为作者受到烈士们爱国精神的感染,自己仿佛走进历史,走到她们的身边,挽着她们的手,并肩战斗;“重新复活”是因为作者受到烈士们精神的激励,在其精神鼓舞下“奋然前行”。8.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细节突出刘和珍的美丽、温柔和可爱。本文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这样写还有什么用意?(4分)答:参考答案:在第六、七自然段中,作者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她们日常生活的情景,突出了她们的美丽、温柔和可爱。这样写也反衬了反动政府的凶残暴虐,有力地回击了阴险文人污蔑她们是“暴徒”的流言。9.本文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6分)答:参考答案:采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发对刘和珍等烈士的强烈情感,拉近作者和刘和珍等人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她们的距离,读来更添哀婉之情;为文末作者走进历史,“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做铺垫。(意对即可)三、语言运用(15分)10.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后,请你根据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拟写一副对联来追悼烈士。(4分)上联:长歌当哭控诉卑劣之徒下联:参考答案: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11.201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词。(5分)答:6参考答案: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只要考虑到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等要求,答案并不唯一,只要是能使内容贴切,逻辑上严密即可。参考答案: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具有真正独立的自由意志)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达标训练十三 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记念刘和珍君》(含解析)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6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