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作业(九)[范围:第七章7.2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在20℃时,测得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从实验中可知()链接听/15例1方法点拨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B.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D.60℃时,将11gKNO3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图K-9-1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C.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D.t2℃时,将甲和乙各1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4.如图K-9-2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链接听/15例2方法点拨()图K-9-2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5.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图K-9-3二、填空题36.A、B、C三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4所示。请回答:图K-9-4(1)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2℃时,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3)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3℃,所剩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________。7.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配制流程]图K-9-5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Ⅰ.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Ⅱ.步骤③旋紧瓶盖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4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碳酸钠12.221.839.753.2(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9.2017·德州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温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K-9-6中(Ⅰ)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Ⅱ)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图K-9-651.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A.18.0gB.16.0gC.13.2gD.11.5g2.2018·江西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链接听/15例2方法点拨图K-9-7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3.2017·泰州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K-9-8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K-9-8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6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7详解详析【课时作业】[达标巩固]1.D2.A[解析]要比较溶解度,应指明温度。3.D[解析]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t1℃时,a点表示溶质质量小于15g,所以该点是乙的不饱和溶液;甲溶液的状态不确定,从t2℃降温到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大于15g,所以将甲和乙各1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4.D5.B[解析]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胃内温度较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导致的。6.(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60(3)C[解析](3)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A最多,C最少,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3℃,所剩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C。7.Ⅰ.凉开水温度较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或Ⅱ.旋紧瓶盖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CO2的溶解度。)[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和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据此进行解答即可。8.(1)36.6(2)增大饱和溶液9.(1)③(2)①硝酸钾(或KNO3)②不饱和溶液[解析](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2)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②根据20℃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和图(Ⅰ)可知,甲烧杯中为KNO3的饱和溶液,乙烧杯中的NaCl完全溶解,说明图(Ⅰ)中NaCl、KNO3的质量小于或等于36g,且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5.58g,所以将温度从20℃升高到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直击中考]1.A[解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18g。2.D[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表示t1℃时,甲的溶解度为98g;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甲的溶解速率;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B[解析]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2课时 固体、气体物质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9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