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3
-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共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导学号25894295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能仅仅喊口号,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例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思维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跨界的事。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张双南教授除了给研究生讲授高能物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备受欢迎。博物馆就应该积极寻找这样的跨界科学家,用专业与热情弥补不足、放大长处。可以说,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01日0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在达·芬奇之后才让人们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2-B.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是有积极意义的实践与尝试。C.上海科技馆主办的“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D.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是因为他们无法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解析】A项“才”错误,原文“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说明在此之前已有体现,因而“才”的说法错误;C项“上海科技馆主办”错,原文“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D项原因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引用福楼拜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与艺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和融合的可能性。B.文章提出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实践与尝试的重要平台。C.文章认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能很好进行的原因在于教育服务、人才培养没有跟上步伐。D.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举例阐述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相关措施。【解析】教育服务、人才培养没有跟上步伐主要针对博物馆教育方面,C项扩大了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科学与艺术融合恰当就可以用直观生动的艺术方法呈现科学,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B.相关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还要打开教育新视野,壮大专业化师资队伍。C.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寻找跨界科学家合作,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D.与不同领域的专业、非专业人士跨界合作已然成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解析】原文“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未然变已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导学号25894198这些桥这些人冯文超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3-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A.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铁路桥的特点是质朴和雄健。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体现藏羚羊旺盛的生命力。-4-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解析】“总领全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天路的位置,铁路桥的数量、长度,重点描写了列车通过铁路桥的声响,没有总领全篇;“雄壮的基调”只限于第一段,而非全文。5.文中划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①本段写景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日本当地电视台的报道称,学者预测,使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将可以使GDP提高0.6%,到2030年前将创造超过50万亿日元(约合4340亿美元)的产值。据统计,使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在2030年前创建50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因机器人替代人工,传统领域的人力需求将减少740万人,因此,将有240万日本人失去工作。据报道,这其中,损失最大的为制造领域,机器人将替代150万人。其次为会计统计,人工智能机器将使72万专业人员失去工作。智能设备将在建造领域使67万人失去工作。(摘自极客网)材料二:国际咨询巨头德国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3日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AI)将在中国产生10万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带动效益。报告认为,除互联网行业外,汽车、消费品与零售、金融以及医疗等数据基础较完善和数据资源较丰富的行业,具有最为成熟的AI发展基础与最大的市场应用潜力;同时,制造、教育、通信行业也值得关注。报告指出,借助人才基础、应用市场规模与投资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中国的AI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北京、上海与深圳在AI企业与人才积累方面位居全球前列。报告估算,在金融行业,通过AI技术在风险控制、资产配置、智能投资顾问等方向的应用,预计将带来约6000亿元的降本增益效益;在汽车行业,AI在自动驾驶上的技术突破将带来约5000亿元的价值增益。-5-(参考消息2017年11月27日)材料三:2017年10月26日,沙特阿拉伯授予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女性”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作为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当天在沙特说,她希望用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人类不用害怕机器人,“你们对我好,我也会对你们好”。不少人关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弊端,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世界末日论”了——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威胁人类生存。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大数据并在人为设定程序的情况下完成给定任务。因此,一旦出现程序被别有用心的黑客入侵并被恶意篡改之后,平日“和善”的人工智能会不会视人类为敌呢?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它们在享有“思考能力”的同时会不会成为不听管教的“孙悟空”呢?有分析认为,人工智能的所谓“道德观”其实本质就是它的算法,而算法也是由其设计者来决定的,因此,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类本身。(中华网2017年11月03日)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A.2011~2017年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前五年的产业规模总值与2017年产值相当。B.人工智能产业同比增速在2013年达到极值后,呈现稳步下滑趋势,但是产业规模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C.报告认为互联网行业、汽车、制造、消费品与零售等行业具有最为成熟的人工智能发展基础。D.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能够在中国产生10万亿人民币的产业带动效益。【解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