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文明的对话 苏教版必修3
1单元综合测评(三)文明的对话(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51362071】①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②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③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歇。文工团的青春岁月,不过是他们的黄粱一梦....,梦醒后才知人去楼空,早已面目全非。④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又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⑥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B[①“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使用正确。②“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此处应用“处心积虑”。③黄粱一梦,美好的事物转眼成空,也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使用正确。④“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语义重复,删去“从根本上”。⑤“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符合语境。⑥“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或反对的,句中误用为单方面背离。]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就承诺而言,____①____千金一诺最为沉重,____②____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时间的印证,____③____“信”在外化体现方面,____④____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仪式也并不复杂。中国的印章,____⑤____是一种仪式化的凭信。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____⑥____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的信誉。2A[解答此类试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分析可知,③前后的语句构成因果关系,四个选项所提供的词语填在③处都是可以的。④处,前面如果填“于是”,此处便不能填“因此”,故排除B项。⑤后面的“是一种仪式化的凭信”并没有比⑤前面的内容更进一步,所以⑤处填“更”不合适。排除D项。⑥“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的信誉”和前面的“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是并列的分句,由此排除C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51362072】A.目前,我国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许多故事都取自真实案例进行创作。B.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之路到底通向何方以及中国如何设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C.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9000元,比原来的2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D.《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D[A项,句式杂糅,“取自……”与“……进行创作”杂糅,应删去“进行创作”或者把“取自”改为“根据”。B项,成分残缺,应在“社会发展”的后面,加“的目标”;C项,表示下降的不能用倍数。]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拥有久远的历史、精彩的故事,我们的文化就是电影的宝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方面,好莱坞是很好的教材,他们能够让全世界都接受美国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中国故事还要传达中国的观念、中国的精神。①另外,我们在拍摄技巧和电影理念方面与他们相比确实也有差距②也就是说“将西方的技巧,融入东方精神”③我们要真正打动观众,首先要找到共通的人性,只有人性才具有打动人的力量④现在是中国电影发展最好的时机3⑤让更多观众看得懂并且喜欢⑥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让这些题材表述得更丰富A.④③②⑥⑤①B.④⑥⑤①③②C.③⑥⑤①②④D.③⑤④⑥①②B[作答本题,可以结合所给句子的特点,先寻找相邻的句子,进行小范围组合。比如,②句中有“也就是说”,这表明该句是对上文的解释,通读所有句子,可知是对③句的解释,所以应是③②,排除C、D两项。再如⑤⑥两句,同为“让”字句,⑥为一个完整的句子,⑤为承前省略,所以应是⑥⑤。⑥中有“这些题材”,它的上文应当谈到题材问题,通读所有文字,只有段首句中的“久远的历史、精彩的故事”涉及题材,所以⑥⑤组合应当靠前。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法,可以迅速找到答案。]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导学号:51362073】A.张先生打开朋友送的书,只见扉页上写着:“奉上拙作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B.毕业在即,同学们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而更多同学则彼此祝愿蟾宫折桂。C.山东省实验中学拟筹办7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届时欢迎历届校友莅临指导。D.小明对前来祝贺自己习作发表的小亮说:“我续写的《项链》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续写的《边城》更为精彩!”C[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A项,“拙作”谦辞,指称自己的作品,“斧正”,敬辞,用于请别人修改自己的作品,运用得体。B项,“蟾宫折桂”,比喻应考中,运用得体;C项,“莅临”,敬辞,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运用不得体;D项,“狗尾续貂”,谦辞,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运用得体。]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每小题4分)【导学号:51362074】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举办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4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6.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5等几大阶段。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处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A[A项,“中外学者”错。应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7.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充分阐述了不能把汉学等同于国学的观点。B.文章第二自然段阐明了汉学的由来及其发挥的作用。C.第四自然段指出了汉学的本质,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D.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章太炎的例子说明了遗失国学的危害。D[D项,应为“引用论证”。]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抛弃了传统,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汉学定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地复兴。B[A项,因果倒置。“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是原因。C项,未然说成已然。“已经变成”“也变成”不正确。原文是“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D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7分)国学大师汤一介“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它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汤一介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国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必读经典。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汤先生的6学术兴趣,原在道、佛与魏晋玄学。1983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深感外国学者、世界哲学界更关注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其作用,此后他开始关注儒学。思考儒学对今日人类社会的健康、合理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内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汤一介在北大成立儒学研究院,整理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风行一时。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文明的对话 苏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