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独酌杜甫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注释:本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杜甫正居于草堂,生活相对安定。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创作古近体兼备。本诗为五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B.首联写作者散步归来独酌,奠定了全诗孤独、苦闷的感情基调。C.诗歌前两联为独酌之景,后两联为独酌之情,情景交融,自然无痕。D.尾联“轩冕”借代为官生活,全诗透着沧桑后的平静,略带感伤。2.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B2.颔联用白描(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独酌之时的所见:蜜蜂黏着于飞絮,蚂蚁爬上枯梨。表达了诗人在闲适中隐透着的孤独。【试题分析】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散步归来独酌,奠定了全诗孤独、苦闷的感情基调”,理解有误。散步独自归来,并非苦闷,孤独苦闷也不是全诗人感情基调。第三联“得自怡”就能证明。2一、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从题目切入,描述了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衣”和“日”为依托,结合秋风和滚滚东逝水的特征,表达出桑榆晚景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C.诗的后四句重在写情,诗人的所思、所想、所念尽皆是归途,特别是最后一句,直接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思归之情。D.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2.有人说,这首诗歌“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这句话分析诗歌的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3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来到故人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颈联两句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流过,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C.诗的尾联有赞美恭维之意,体现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同时兼有志趣相同之感。D.整首诗叙事明白流畅,用词朴素自然,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4.请结合《沁园春·长沙》的艺术手法,试从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颈联。一1.A“会将白发倚庭树”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并不是“安慰老人”。故选A项。2.①整首诗歌无论从前四句的情感基调,还是从后四句的对回乡的期待,直至白发苍苍,都充分表达了悲情;②后四句中,作者在思归的同时,“不知明月为谁好”的心态,想象着别人的圆满,也期待着自己的圆满,悲中带乐;③作者借景抒情;④把悲景、悲情、乐情4相融合,更加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二3.B【解析】B项,“颈联两句写……”不正确,“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流过,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是对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的解说。本诗颈联为“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意思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故此题答案为B项。4.①高低结合:一渠水,俯察;墙头外的数点山,仰眺;②远近结合;③内外结合:由外而内——颔联,院外周遭的环境,颈联——院内的景物;④虚实结合:实景:碧松通月朗;虚景:想象待春还时所观彼时芍药之美。⑤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渲染烘托皆可,借助渲染友人新居“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的美,烘托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之意和艳羡向往之情。【解析】本题题干要求“请结合《沁园春·长沙》的艺术手法,试从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颈联”,解答时需要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5行分析。《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时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本诗中,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实写院外之景,是远景,“一渠水”是低头所见,“数点山”是抬头远眺所见,高低结合;颈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