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6讲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2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有删减)1.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答案】三个“来得”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结构相同,形式整齐,加强语气,有一种音韵之美,强调突出了北国的秋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核考生对散文中某一句段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句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看他是否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总括括文、照应某处等作用。从内容上看,分析句段对人物情感的表达、性格特点的凸显、主旨的揭示等是否起到作用。此题画线的句子“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该文的手段,结构上起到了总括全文的作用。内容上,三个“来得”强调突出了北国的秋的特点,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2.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常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这些景物描写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深沉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答案】秋院、秋槐(花)、秋蝉(虫)、秋雨、秋果。(1)作者对具有浓厚的北国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对故都之秋的神往、眷恋,(2)作者借此流露的真切深沉的民族感情和追求淡泊、恬静、悠闲的生活情趣,(3)作者流露的深沉的忧思和落寞之情。【解析】此题考核考生对散文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通读全文,到文中把重点描写的意象找出来。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和象征义。最后结合作者作文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来分析人物感情。文章具体描绘了五幅图画,重点描写了清、静、悲凉的秋院,静、悲凉的秋槐(花),凄楚、悲凉的秋蝉(虫),冷清的秋雨,秋果等。表达了作者对具有浓厚的北国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对故都之秋的神往、眷恋。同时结合作者的所处的黑暗的时代,可知作者包含其中的还有深沉的忧思和落寞之情。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A.作者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是因蓝白色为冷色,与作者闲适而稍显悲凉的心态最相吻合,也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特点。B.这篇作品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短句,但长短相间;多用整句(尤其多用排比),但整散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清新典雅、又洒脱酣畅的风格。C.本文在表达方面,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交替出现,同时又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D.这篇散文带有作者鲜明的自叙性质,读者能看到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以及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考生对散文的结构、手法、内容、叙述角度等方面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精读全文。读的过程中要抓住散文的形和神,明确文本的类型,理清层次;关注描写,认识人物;分析环境,了解作用;多元观照,分析主题。再对选项加以分析,与原文内容进行精细对比,选出误项。A项属于“秋晨图”,分析了牵牛花这一意象的特点和渗透的作者的感情。B项是对散文语言的分析。C项是对散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文章并没有夸张手法的使用。D项是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故选C。(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在秋天的原野上柳小霞①高原的秋天几乎天天艳阳高照,连带雨的云都不曾在天空经过。每天太阳一览无余地升起,很快会晒透大地的每一寸角落。金色光芒照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人们一下子矫健年轻了许多。整个原野在艳阳的拂照下,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连逐渐失去水分的野草都开始疯狂生长。②高原特有的金盏菊和芫荽梅相继在村庄道路两侧盛开。小麦已经颗粒归仓,农民们在原野上收获土豆。隔着老远就听到他们高谈阔论的笑声,这个夏天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狗娃草和猪秧子又获得了新生,拼尽全力伸枝展叶,那恣意纵横的样子,似乎在向太阳高呼:你好啊,老兄,咱们又见面了。田野上,香青依然挺立在厚实的衰草丛中,生命的激情仿佛此时才被点燃,像棉朵一样的小白花一改往日的柔弱无力,在骄阳下呈现出一种暗暗发亮的亚麻色光芒,细看时却又觉得更加白得耀眼了。这个时节,藏茵陈极易辨认,这种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凡是生长藏茵陈的地方,附近的草都枯得要早一些——它具有多么大的生命能量啊,难怪其枝叶和根都以苦不堪言著称于世。③风吹过近水一带的荒草时,就会看到大量碧绿的细草沿着枯草根部正葳蕤生长。是不是成片的麦田4和无休止的除草剂夺去了它们在夏天生存的权利,于是它们才在秋天的艳阳下坦然成长起来了呢?④近水的浅滩草甸上,依然能看见为数很少的蓝色龙胆花。高山龙胆的颜色极其浓郁,单薄的筒状花瓣儿凝聚了天空的颜色,仿佛拼尽了全力,要一直蓝下去,再蓝下去,直到蓝得无法再蓝,而呈现出一种深紫色。那种紫又像是饱含着深深的海洋气息,看一眼就能感觉到万顷波涛在眼前荡漾。高山龙胆的生命密码里,一定残存着海洋的记忆,漫长的进化和高原的太阳只改变了它的叶子的形状,而其生命的色彩却以更浓烈的形式在原野上奔涌绽放。而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无论是高山龙胆,还是近水龙胆,都极其孤傲,永远是单株生长。每一株上,三五分蔓,齐刷刷开出几朵蓝莹莹的小花。⑤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⑥夏日时,我们经常行走的小路沉到了水底下,涟漪荡漾时宛如一条白色缎带在水中漂动。浅滩处一度过人脚踝的滩涂地也被水淹没,再也看不到污泥四溢的样子了。⑦靠近水面的浅滩坡地上,密密匝匝爬满了蕨草。经霜后,昔日绿茸茸的湖畔草地变成了绛紫色。蕨草稀薄的地方,倔强的山苺草开起了小白花,夏天时,山苺只在山巅或可一见,而这时候,却在低洼处整个长了出来。这种草一直要开花开过整个冬季,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含笑隐入万花深处。山苺草一开花,说明天气真的凉了。⑧红嘴鸥在南归途中,会三五结伴在莲花湖一带驻留几日。这种鸟儿高空飞翔时的姿势非常平滑优美,但却是一副十足的破锣嗓子。有时,看见它们很优雅地在水面上飞翔,心中好生安逸,忽然耳畔却传来一阵极为刺耳的“吱嘎”尖叫声。叫声刺破长空,使人一下子醒悟:噢,它们仅仅是过路客,很快要远行了。⑨湖的后面,是赤金色的落叶松和白杨林带。白杨林的上方是苍青色的云杉林,再上方的山坡林地,树叶已经落尽了,黛褐色的枝丫疏朗交错,衬着蔚蓝色的天空,和远处山顶的烽火台遗址,共同书写着“辽阔”两个大字。偶尔的,林子里传来“咕咕”一声鸟叫,很快,天地又归于沉寂。莲花湖的水面在风的吹拂下,波光莹莹,宛如许多金色的小鱼在水面上跃来跃去。⑩一袭清冷的风吹过后,黄昏很快到来了。林区暗了下来。惟有落叶松身着红彤彤的晚礼服,伫立在湖的东岸,默默地向夕阳道着——“晚安”!(2014年09月20日《人民日报》)1.请赏析第④段“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这句话。【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近水龙胆的色泽清澈的动态之美,赋予近水龙胆以人的情态。5【解析】首先答出“比喻”“拟人”的手法,再分析艺术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近水龙胆的色泽清澈的动态之美,赋予近水龙胆以人的情态。2.文章第⑤段“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答案】①承上启下,从上文写原野上农民们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的野草和近水的浅滩草甸上的荒草野花过渡到下文的莲花湖。②单独成段,起突出强调作用,突出写作对象“莲花湖”。【解析】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注意语段在中间,分析承上启下的作用。3.第⑨段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怎样的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答案】①按观察的角度、逐渐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落叶松和白杨林→云杉林→烽火台遗址→莲花湖的水面,②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莲花湖写“活”了。尤其是以鸟的叫声衬托了山林的静。【解析】注意从描写的顺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和运用的手法“衬托”分析。4.文章题目是“在秋天的原野上”,可行文中大部分是写田野上、近水浅滩不同的野草,这是为什么?【答案】作者写野草目的,一是说明高原的秋天的特点,艳阳高照,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适宜野草的生长。二是赞叹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解析】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 第06讲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二)(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