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02课故都的秋(第01课时)1.作者作品郁达夫(1896─1945),,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1930年参加。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2.时代背景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就,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落蕊()细腻()柘树()椽子()着凉()颓废()鲈鱼()譬如()驯养()萧索()混沌()廿四桥()1.现代作家创造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3.ruǐ;nì;zhè;chuán;zháo;tuí;lú;pì;xùn;xiāo;dùn;niàn1.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请用文本的句子回答。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喜爱的。理由:①“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②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③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2.郁达夫先生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色?这些特色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第一段。“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文眼,概括了故都秋的特色。3至11段是集中描写特色的段落。3.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试着找出来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有五幅画面(1)第三段,秋院(小院秋晨)(2)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3)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4)第六——十段秋雨(秋雨话凉)(5)第十一段,秋果(秋日异果)4.怎样理解“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这句话的含义?以名花和美酒喻秋旨在说明“秋”不是一种高贵的事物,“秋”不过是大自然普普通通的一种季节更替。“名花”总是具有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和姿态,其开放时总是处于一种很柔和很内敛的状态;美酒呢,首先是不能太“烈”,当然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喝,而应以品为主,“品”到半醉便是恰到好处。作者认为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正是说“秋”是普通的花、普通的酒。秋是开放在原野的野花,开放时是那样的泼辣和肆无忌惮——花的色香味赤裸裸地展示无遗;秋是北方的白干老酒,烈辣十足,像“二锅头”,要端起大碗,一饮而尽,大醉之后,还喊着痛快痛快——喝这样的酒才过瘾。因此,要想饱尝这野花白干酒似的秋,必须处于一种“全开全醉”的状态,这样才能领略真正的秋。而北国的秋,那才是秋味十足的秋。5.“……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几句话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起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6.“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几句话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写触觉,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3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一椽(yuán)廿四(niàn)扫帚(sào)B.潭柘寺(zhé)房檩(lǐn)普陀山(tuó)C.平仄(zè)譬如(pì)厦门(Xià)D.椭圆(tuò)落蕊(ruǐ)橄榄(gān)(lǎ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厮叫蟋蟀夹袄泡碗浓茶B.篮朵骆驼驯鸽皇城人海C.衬托啼唱落寞缓慢幽闲D.颓废凋谢点缀息列索落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来,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他不拘小节,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对于大节,他是宁死不屈的。B.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清。C.郁达夫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D.他的散文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富有才情的一4个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5.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________下来的日光。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________。③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________得满地。④一层雨过,云渐渐地________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A.漏点缀铺卷B.射装点落卷C.射点缀落飘D.漏装点铺飘6.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4.选取《故都的秋》课文里的意象,依照例句至少写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特点。例句:故都的秋是清、静的,清、静在玉泉无声的冷月里;故都的秋是悲凉的,悲凉在西山的声声虫唱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5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文中“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选文第一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感受故都的秋的?突出了故都的秋的什么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石河子秋色梁衡①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虽近晚秋,太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二十三摄氏度。街上菊花开得正盛,全色与红色居多。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绕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着她们的光彩。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蔟拥着,仰起小脸笑着。蜜蜂和蝴蝶便专去吻她们的脸。②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她不是纤纤女子,该是属于丰满型的美人。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花斛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而村着那花的宽厚的绿叶,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膛。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6壮。这时,她们挺立在节日的街心,拉着手,比着肩,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有一首歌里唱道:“娘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这正是她们的意境。③石河子,是一块铺在黄沙上的绿绸。仅城东西两側的护城林带就各有一百五十米宽,而城区又用树行画成极工整的棋盘格。格间有工厂、商店、楼房、剧院。在这些建筑间又都填满了绿色——那是成片的树林。红楼幢幢,青枝摇曳;明窗闪闪,绿叶婆娑。人们已分不清,这城到底是在树林中辟地盖的房,修的路,还是在房与路间又见缝插针栽的树。全城从市心推开去,东西南北各纵横着十多条大路,路旁全有白杨与白蜡树遮护。杨树都是新疆毛白杨,树干粗而壮,树皮白而光,树冠紧束,枝向上,叶黑亮。一株一株,高高地挤成一堵接天的绿墙,一直远远地伸开去,令人想起绵延的长城,有那气势与魄力。而在这堵岸立的綠墙下又是白蜡。这是一种较矮的树,它耐旱耐寒,个子不高,还不及白杨的一半,树冠也不那样紧束,圆散着,披拂着。最妙的是它的树叶,在秋日中泛着金黄,而又黄得深浅不同,微风一来就金光闪烁,炫人眼目。这样,白杨树与白蜡树便给这城中的每条路都镶上了双色的边,而且还分出高低两个层次。这个大棋盘上竞有这样精致的格子线。而那格子线的交叉处又都有一个挤满美人蕉与金菊的大花盘,算是一个棋子。④我在石河子的街上走着,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它,打量着这个棋盘式的花园城。这时夕阳斜照着街旁的小树林,林中有三五只羊在捡食着落叶,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绕树嬉戏。落日铺金,一片恬静。这里有城市的气质,又有田园的姿色,美得完善。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我想这彩画的第一笔,应是1950年7月28日。这天,刚进军新疆不久的王震将军带着部队策马来到这里。举目四野,荆棘丛生,芦苇茫茫,一条遍布卵石的河滩,穿过沙窝,在脚下蜿蜒而去。将军马鞭一指:“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城现在已出落得这般秀气。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勤劳的祖先不知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祖业。他们在万里丛山间垒砖为城,在千里平原上挖土成河。现在我们这一代,继往开来,又用绿树与鲜花在皑皑雪山下于千里戈壁滩上打扮出了一座城,要将她传给子孙。他们将在这里享用这无数个金色的秋季。(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饱览石河子秋景,生动描写了菊花、美人蕉、树木等自然景观,也对石河子的城市生活进行了描写。B.第①段说石河子井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苦寒之地,点明了作者对石河子秋日的整体感受——赛过春日。C.第②段,作者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美人蕉红艳、肥美、高大的形态,惹人喜爱。7D.文章结尾处饱含深情,既有对石河子早期勤劳的建设者们的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故都的秋(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