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4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晦朔.(shuò)蓬蒿.(gāo)惘.然(wǎnɡ)吝啬..(lìnsè)B.坳.堂(ào)猿猱.(náo)潦.倒(liào)笨坯.(pī)C.舂.粮(chōnɡ)蟪.蛄(huì)喧豗.(huī)崔嵬.(wéi)D.翱.翔(áo)石栈.(qiàn)抚膺.(yīnɡ)譬.如(pì)解析:选C。A项,“蒿”读hāo;B项,“潦”读liáo;D项,“栈”读zh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凶。B.忧患意识古来就有。古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福兮祸所伏”都是提醒人们不要沉湎、陶醉在眼前的盛世功利之中。C.诗人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地地道道、处境坚难的渔民形象。D.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话是我的坐右铭,它一直激励着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解析:选B。A项,原-元;C项,坚-艰;D项,坐-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位于浙江省的千岛湖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那里的岛屿、湖泊以及高山景行....将让每个浏览的人大饱眼福。B.“少了一根铁钉,丢了一个马掌,丧了一匹战马,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而化之....。C.正是师心自用....,不断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才取得了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D.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莞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这些认为戴口罩更为时尚的年轻人不一而足....。解析:选B。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A项,高山景行: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有高德之人犹山高、路阔一样受仰慕,指值得效仿的崇高德行。望文生义。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2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D项,不一而足:多形容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一般不用于人。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B.“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C.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D.绿色是多么宝贵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快乐。解析:选B。A项,引号内内容为部分引用,且不需停顿,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C项,“茫茫……主宰”与“这一切”是同位语,都作句子的主语,没有疑问语气,因此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把两个顿号改为逗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B.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C.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解析:选C。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人类建筑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奇葩”;B项,“起到了……效果”搭配不当,改为“收到了……效果”;D项,“史传”和“资料”不能并列,改为“史料”。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的好几个时期。他们两人的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3政治相通。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政治本身当然应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也应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的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就像一辆在长途中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得到维系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难以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动力。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会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的。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诗人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情况下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在创作上就会归于沉寂。B.诗人不能使其情志恒定于一种状态,但能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用世之心,执着面对现实。C.对于李白杜甫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作者颇有微辞,认为他们似乎毕竟未能免俗。D.古代诗人常由封建政治赋予其理想和热情,所以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都与政治介入有关。解析:选D。A项,“创作上就会归于沉寂”有误,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项,不是任何诗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也应有良好的主观条件”。C项,“有微辞,认为他们似乎毕竟未能免俗”的不是作者。4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概括了李杜一生的从政特点,指出他们的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进而提出了本文的论题。B.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意在阐明杜甫失意时也会有无奈消沉的情绪。C.第三段运用引证和喻证,阐述了伟大的创作除了诗人良好的主观条件,还需要政治的强大摄动力。D.文章末段从反面论述诗人脱离政治就难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进一步论证了诗歌创作与从政的关系。解析:选B。意在阐明诗人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是有变化的。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缘情”很大程度上是“言志”的补充,可见时间上“言志”早于“缘情”。B.古代诗歌讲究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因此有政治渗入的诗歌才能算高层次的。C.古代诗人对政治必须有种向心力,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介入,可见诗人一般都是政治家。D.李杜离开了朝廷,如果不与外界保持联系,就难以创作出时代气息强烈、内容丰富、体验深刻的作品。解析:选C。“诗人一般都是政治家”夸大其词,原文是“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三、(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也。少养外家..,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为郡吏,建安末举孝廉,除汉昌长。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以忠为门下督。三年,亮入南,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忠抚育恤理,甚有威惠。八年,召为丞相参军,副长史蒋琬署留府事。又领州治中从事。明年,亮出祁山,忠诣亮所,经营戎事。军还,督将军张嶷等讨汶山郡叛羌。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征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忠遂斩胄,平南土。加忠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初,建宁郡杀太守正昂,缚太守张裔于吴,故都督常驻平夷县。至忠,乃移治..味县,处民夷..之间。又越嶲郡亦久失土地,忠率将太守张嶷开复旧郡,由此就加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5七年春,大将军费祎北御魏敌,留忠成都,平尚书事。祎还,忠乃归南。十二年卒,子修嗣.。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诙啁大笑,忿怒不形于色。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张表,时名士,清望逾忠。阎宇,宿有功干,于事精勤,继踵在忠后,其威风称绩,皆不及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B.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C.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D.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解析:选B。解答断句题,一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性,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句子的大意,不生硬断句;三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败绩猇亭”为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遣忠送往”的宾语并非“先主”,而是前文的“诸县兵五千人”,故排除C项;“巴西太守阎芝发”的对象是“诸县兵五千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D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外家有三个义项:泛指外戚;外祖父母家、舅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本文是第二个义项。B.移治是“迁移治所”的意思,“治”在古代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如府治、县治、治所等等。C.民夷犹“民众”,古代用于称少数民族;“夷”指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D.“嗣”是“继承”的意思,旧时按照宗法制度,父亲的爵位封号一般由长子来继承。解析:选D。旧时按照宗法制度,一般由嫡长子来继承父亲的爵位封号,选项中的“长子”不准确。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忠初见刘备,即为刘备赏识。马忠带兵补充刘备兵源,刘备见了马忠后,就高度评价了马忠,认为他是可用的贤才。B.马忠忠于职守,平定叛乱有功。马忠担任牂牁郡太守时,平定郡丞朱褒的叛乱,安抚百姓;建兴九年,又亲自统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C.马忠镇守南部,深受百姓爱戴。马忠任庲降都督,斩杀反叛首领刘胄,平定南方;6他恩威并用,南方少数民族对他既敬畏又爱戴。D.马忠威高绩善,其后任皆不及。马忠之后接任他职务的人,无论是当时的名士张表,还是有治政才干、做事精细勤勉的阎宇,他们的威望和政绩都赶不上马忠。解析:选B。“又亲自统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有误,原文是“督将军张嶷等讨汶山郡叛羌”,即督促将军张嶷等人讨伐汶山郡叛乱的羌人,而非马忠“亲自”。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年,亮出祁山,忠诣亮所,经营戎事。(5分)译文:(2)及卒,莫不自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4 单元综合检测(三)鲁人版必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0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