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数学教学案例:探究不可流于形式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数学教学案例:探究不可流于形式点击查看更多: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案例汇总数学教学案例:探究不可流于形式背景介绍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得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种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或许已经在头脑中扎根,但要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回出现“貌似而神不似”的现象。在我不成熟的两年教学中,就遇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情景与反思在上华师大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第一堂课时前,我是这样设计引出勾股定理的。我在事先准备的纸上画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边为3、4的,另一个是直角边为5、12的。在以一个情境问题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量一量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学生量出了这两条斜边分别为5、13。接着我又主动引导学生问:“3、4、5的平方分别为多少?”学生很快就算出是9、16、25。又问“这三个数据有没有联系?”学生又很快就得到9+16=25。接着让学生探究5、12、13的平方之间又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什么联系。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得到5、12的平方和等于13的平方。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b、c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归纳:a、b的平方和等于c的平方。教师指出这就是勾股定理。可以用文字描述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几何语言描述为:在⊿ABC中,若∠C=90°,则a2+b2=c2。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看起来学生一直参与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一直在进行探究,但是说白了只能算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假探究。还是被教师扶着手的,没有真正做到自主探究、主动探究。在这一过程教师也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育施教者、执行者的角色,虽然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进了课堂,但没有真正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走。在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于这个设计我又重新作了修改。首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方格纸,上面印有三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均为1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和直角边分别为3、4的直角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真正做到合作交流:(1)画一画:分别以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画正方形;(2)数一数:观察一下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几个方格,每个直角三角形对应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猜一猜:如果直角边a、b分别为6和8,那么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是()?如果直角边a、b分别为m和n,那么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是()?(以上(2)(3)两步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出现)(4)议一议: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充分开展讨论得出);(5)总结:告诉学生a2+b2=c2这个关系式我们称之为勾股定理。用文字描述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几何语言描述为:在⊿ABC中,若∠C=90°,则a2+b2=c2。并介绍了勾股定理史话,什么是勾三股四弦五,国外称之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由来,引导学生欣赏勾股树。以此让学生感受我国在数学上的突出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另外在准备《相似的图形》这一节公开课时,在课上到结束阶段我原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用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折一只千纸鹤。旨在让学生体会相似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增加这堂课的趣味性。但师傅却一语道出了破绽,学生折的千纸鹤再怎么精确也不可能是完全相似的,这又岂不是在推广“伪科学”。而且这一过程又相当费时。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在教学设计时过于注重形式,没有发挥出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以至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貌似而神不似”的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以为戒。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光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积极向外取经,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并要结合学生实际,多在备课上下功夫,不光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我要努力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世界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光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一些妙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点击查看更多: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案例汇总
本文标题:数学教学案例:探究不可流于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3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