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壮美广西.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狂欢节上有壮族迎宾习俗、踏青踩街、壮族铜鼓舞、对歌三月三、假面舞、多耶舞、抛绣球、夜歌圩、歌舞表演等,同时有200—500人品尝的百家宴和各地特色美食。三月三的节日习俗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抢花炮绣球传情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打扁担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对歌谈情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打铜鼓打铜鼓: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碰彩蛋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三月三民族体育运动抢花炮抢花炮是侗、壮族人民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是广西最早被列为全国民运会的比赛项目。该项活动对抗激烈,极具民族特色,被外国朋友称为“东方橄榄球”。花炮由塑胶材料制成,直径14厘米,重250克。民间抢花炮不分队,不限场地大小,只放三炮,能在成百上千的竞争者中抢得一炮,即被视为村寨的英雄。邕宁县、武鸣县等县农村开展的抢花炮比赛,一般没有正式的比赛场地,人数也不限,大多在农历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二,有的地方在三月初三举行,比赛时,由两个村(屯)组织人员在一片比较平坦宽阔的农田或荒地进行比赛,围观群众成百上千呐喊助威,场面甚为热闹。规则全国、全区民运会正式比赛两队各出10名队员,比赛开始时,由场中央发炮,双方开始争抢,当持花炮的运动员进入对方(炮台)将花炮投入篮内,即得一分,以进炮多的队为胜。抛绣球抛绣球在壮族中开展得最为普遍,是壮族人民在歌圩中年轻人喜爱的一项运动。男女青年通过抛绣球传情、定情。在歌圩中,青年男女经过比歌赛智,物色自己喜爱的对象。如有姑娘看上哪位小伙子,即将自己手中的绣球抛给对方。小伙子接住后又照法抛回,如此往返嬉戏。广西民族学院、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和我市各县民族中学、市卫生学校等很多中小学都立有绣球杆,有些学校还将投绣球作为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比赛的一个项目。规则:现在,抛绣球已成为全国、全区民运会比赛项目,比赛时置一杆高10米,杆顶上置1个直径1米的绣球圈,两队以规定时间内投入圈内的绣球多者为胜。板鞋舞板鞋舞、板鞋竞技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步调一致,令三名士兵同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挫败了倭寇,为壮乡人民立了大功。后来南丹县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板鞋竞技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运动步调一致,行走灵活,协调自然,很受壮族人民的喜爱。人们穿上板鞋可以表演各种舞技。在我市,板鞋舞、板鞋竞速在群众文体活动中开展得比较普遍,一些县(城区)还将该项活动纳入全民健身活动中。规则“板鞋舞”又名“三人穿板鞋”,由九位壮族男女青年三人一组,穿着六只近两米长的板鞋,借助道具敲打和音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表现力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生长于壮族民间艺术沃土上的一朵瑰丽奇葩。
本文标题:广西三月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6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