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思考摘要: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关键词:农村初中;分层次教学;措施;反思所谓“层次”,指同一事物因大小、高低等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层次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情感、认知阶段。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分层次教学是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一、分层次教学研究的基本历程(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1.“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4.“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5.因材施教理论。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6.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方面表现的不足。(二)我国分层次教学历程[5]在国内,分层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己经发现了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层次。他认为“天生德”、“上智与下愚不移”,这是唯心的形而上学观点,但他承认个性差异,主张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又是讲求实际的见解。孔子从三方面进行了“因材施教”:一是针对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的不同给以不同的指导,“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二是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挥其特殊才能,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室,可使之宰我”(《论语·公冶长》);三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缺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补救,做到对症下药,如《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这一因材施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学者韩愈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等特质,因人而教,使之“各得其宜”。明中叶著名教育家王守仁主张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清初的实学代表人物之一王夫之提出,学生在“质”、“志量”、“德行”、“知识”等方面“有不齐”,所以教师要“因人而进”。可以说,这些思想都孕育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分层教学在中国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进行试验,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随着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价值信仰等逐渐丧失了既往的神圣光环和对人们思想、行为的约束力,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解放思想等各种思潮逐渐涌入国内,对中国的影响极大,为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民主化道路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思想界十分热衷于倡导国民义务教育,促使大批儿童得以进入学校,入学儿童年龄参差不齐,程度高低不一的状况开始突出起来。因此,如何在班级教学中注意适应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便成为当时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国外分层教学思想的传入与影响,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和设计教学法等一些分层教学实验在国内得以推广。1913年,《中华教育界》已有关于分层教学方面的介绍。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由朱之善在1914年实验的“分团教授法”算是中国分层教学实验的开始。接着有陈文钟等在尚公学校进行的实验。这两项实验是按学业成绩的差异来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并且是在课程、教材、学习年限统一的情况下施行的,基本上与美国的“圣·巴巴拉制”雷同。另外,还有南京师大附小的类似于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的分层教学实验、东南大学附小的效法美国的弹性分层教学实验等等。但由于当时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状况,分层教学没有普遍推广的条件,致使分层教学实验困难重重,进展受挫,而且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总体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分层教学曾一度兴盛,但到文革时期被废止。文革以后,在教学方面中国教育理论界介绍、引进国外的教学理论可谓最多。皮亚杰关于儿童智能发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阿莫那什维利等的合作教育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等,从学派、理论到具体方法,应有尽有。同时,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围绕知识与智力、能力、个性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等问题国内也展开了大讨论。这一切对分层教学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人们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也仅仅局限于成绩、能力上。198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中重新提出,针对一些学校的高中同一年级知识水平相差悬殊,可从实际出发,按文化程度编班。于是,分层教学再度在国内兴起。二、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本文研究的学校属农村初中,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生长在农村家庭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日常表现为:不自信、行为习惯差,自立、自理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基础也相对薄弱。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在认知水平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在教学上按着中等水平学生的认知以及接受能力进行教学,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没有了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就可能变成了学困生。这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此,研究与反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学宗旨,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学有所成并有所突破,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对于有差异的学生,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要求,面对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对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它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不可否认的,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为了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三)分层教学的实施为贯彻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按照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从课堂教学着手,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情况,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进行分层,这是为了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分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有助于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把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依下、中、上、优,按2:4:3:1的比例分为A、B、C、D四个层次,并且每一组有一个小组长,专门负责引导和帮助组内成员,并且做好组员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在分组之后,要向学生说明分层原因,并且能根据表现和努力“晋级”不同组,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2.教学目标分层。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学生层次后,要以“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为原则,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
本文标题: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7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