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生命观(11月7日)(1)
生命观开场人病老死生壹生命阶段与生命价值孔子对人生阶段的总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生命阶段与生命价值生命阶段生命价值15-30志于学: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30-40立:立于礼40-50不惑:知者不惑50-60知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0-70耳顺: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70-73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孔子的一生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2.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3.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互动游戏:假设我们的生命长度是100岁,每人撕一张纸条,平均分成1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年,每10年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一下自己。如下所示:好奇叛逆奋斗成熟收获扩大交棒余热颐养满足贰圣人们的人生观孔子的人生观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是从生的角度,来谈死这个问题的。孔夫子很重视生命的实际意义,一个人,如果他的生命状态没有任何价值,那在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他又怎么能做到坦然呢?生之事死之事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五常信仁义礼智生时标题以礼相送以礼相待死时仁庄子的人生观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曰: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生死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过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水变成气、气变成云、云变成雨一样,是一种存在状态的转化而已。人的生老病死,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是一种自然的变化过程,人应该顺从这种变化,而不是违逆它。世人都很愚昧啊,都认为一个人去世,是受苦去了,焉知她不是享福去了呢?我们都是‘离家出走’的孩子,去世的一刻,那是‘回家’了啊!由此可知,庄子反复强调:生死不过是生命形态的转化而已老子的人生观老子:“死而不亡者寿”亡无形消失死有形消失寿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叁‘向死而生’的修炼孟子‘正命’思想解析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正命守护道义而死正常寿命死亡好德五福人生康宁长寿富贵善终0102030405060708090100T1T2T3T4T5T6L1L2L3L4L5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书经》:“天难谌、命靡常。”又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五伦之道与兼爱思想解析孟子:“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五伦之道儒家思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墨子:兼爱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结尾人的一生敬天爱人积善厚德《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内财标题名闻利养富贵显达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外财德敬天爱人敬天爱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忠:尽己为人恕:推己及人生时,坦荡而活,无忧无虑死时,潇洒而去,无怨无悔
本文标题:生命观(11月7日)(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8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