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宦:做宦官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称:相称,配得上C.而越人跣.行跣:赤脚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争论【解析】宦:做官。2.下列句子中的“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C)A.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B.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C.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解析】AC都表反问语气,难道;B表测度语气,大概、恐怕;D代词“那”。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晋近奚.不之晋讼者奚.说?B.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夫杨,横树.之既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也【解析】C项两个“树”字都当“种植”讲,A①为什么,②什么,B①住宿,②筑舍定居,D①满足,②够。4.下列句子中的“穷”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子必穷矣(穷困)B.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穷困,不富有)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D.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穷尽)【解析】穷:不得志,不显贵。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子圉和宋国宰相都认识到了孔子了不起,但却都阻止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识和任用。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B.“曾从子善相剑”的故事表明为利益所驱使的人是不可信的。要从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对别人的行为动机作清醒分析,准确判断。C.“毁树容易种树难”的故事说明,一个正直的人不会阿谀奉承别人,是很难干成事业的。它启示人们,在官场中,为人处世不能太正直了,那样会处处碰壁。D.“富有涯乎”的故事表明财富不在多少,知足就好,知足常乐。韩非对人的物欲本性深有体察,所以借管仲的话,给人以警醒。【解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和”(或人际关系)的重要。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辞赋是词和赋的统称。“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的名称则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体制。B.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C.古文又称古体文,是唐人对唐以前的文体的称呼。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先秦两汉散文的回归。D.笔记体散文,属于古文中的杂记一类,因随笔所记,体制短小,形式活泼,故名笔记文。它特色各异,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重品评人物,沈括的《梦溪笔谈》重经世致用等。【解析】古文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以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所谓古文之称。唐人所谓古文,其实就是与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相对称的散文。就形式来说,它是一种奇句散行文句长短不限的文体。因为这种文体的倡导者、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传统,所以称之为古文。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完成7~10题。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说林下》)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天雨.,解素衣雨:下雨B.衣缁衣而反.反:回来C.衣素衣而出.出:外出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责备,埋怨【解析】讼:争论,喧嚷。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鳣似蛇,蚕似蠋B.而亡其富之涯乎C.讼者奚说D.彘臞,人乃弗杀【解析】A项,鳣,通“鳝”;B项,亡,通“忘”;D项,臞,同“癯”。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A.杨布衣素衣而.出其狗不知而.吠之B.利之.所在,皆为贲、诸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C.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人乃.弗杀D.子亦犹是.不变是.心也【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B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C项,都是连词,于是。D项,都是代词,这。10.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解析】“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说法错误,而应是“批评了人性可因利益而改变的人性的弱点”。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B.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C.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D.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解析】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B.菽(shū),为豆类的总称,“赤菽”即“赤小豆”。菽,为“五谷之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稷、粟、黍、秫、菽。C.“服丧而毁”,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损伤身体。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是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D.式,同“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为之式”就是“凭轼向它(蛙)致敬”的意思。【解析】“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李悝想要人们善于射箭,让人们射箭来决断诉讼,射中靶子的就胜诉,射不中的就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B.越王计划讨伐吴国,想要人们看轻死亡。他外出看见只鼓着腮帮子似含怒气的青蛙,就向它表示敬意,认为它勇气可嘉。这个做法果然激励了一些人为越王效死。C.韩昭侯收藏破旧裤子,侍从批评他不仁慈,连破旧的裤子也舍不得赏赐给身边的人,昭侯说了一大通理由为自己开脱。此例与前面的那些做法形成了对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D.选段运用举例论证:只要“奖赏优厚而守信用”,民众就会“唯命是听”。越王焚烧宫室、吴起奖励搬车辕的人、宋都有人因服丧悲伤过度引出死亡的故事,就是证明。【解析】仍为正面论证,理解也有误。韩昭侯派人收藏起(自己不穿的)破旧裤子,是要赏给有功劳的人。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译文:去救火的人(如果)死了,(就)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救火如果没死的,(就)和战胜敌人的奖赏相同;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逃的罪行相同。(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译文:“明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赏赐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着前往。【参考译文】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讨伐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了,我们的奖赏优厚并且讲诚信,惩罚严厉而且坚决实行。您想要了解这一点,为什么不烧一下房屋试试呢?”于是就放火焚烧房屋,人们(都)不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去救火的人(如果)死了,(就)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救火如果没死的,(就)和战胜敌人的奖赏相同;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逃的罪行相同。”(命令一下达)人们(用烂泥)涂在自己的身体上披着湿衣服而奔赴火海的,左边有几千人,右边有几千人。(从)这件事(可以)知道必将战胜吴国的趋势了。吴起做魏武侯的西河郡守。秦国有座小的边防岗亭面临边境,吴起想要攻占它。(因为如果)不除掉(它),那么(它)对(魏国)种田的人危害很大;(如果要)除掉它,那么(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就在北门外靠放一根车辕木,然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有能搬这车辕木到南门外的人,(就)赐给他上等的农田、上等的住宅。”人们没有搬它的。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一会儿(吴起)又在东门外放置一石赤豆,之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有能搬这个到西门外的,像当初那样赏赐他。”人们争着搬它。于是(吴起)下达命令说:“明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赏赐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着前往。于是(吴起下令)攻亭,一个早晨就把它攻克了。李悝做魏文侯上党地区的郡守,想要人们善于射箭,于是下令说:“人们有疑虑而不能决断的诉讼,就让他们射箭靶,射中靶子的就胜诉,射不中的就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因为人们都善于作战射箭。宋国崇门的(一个)里弄居民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损伤身体,很瘦弱,君主认为他对亲人非常仁爱,提拔任命(他)做个小官。第二年,人们因守丧哀痛损伤身体死亡的一年有十多人。子女为父母亲服丧,是因为爱父母,尚且可以用奖赏来鼓励,更何况是君主对于民众呢!越王计划讨伐吴国,想要人们看轻死亡(而拼死去作战)。(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7单元 第2课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59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