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木假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孽:树木的嫩芽B.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汩:沉没C.而有斧斤.之患斤:斧头D.任.为栋梁而不伐任:职责[解析]任:能够。[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则.其理似不偶然也②则.非徒爱其似山B.①不幸而为.风之所拔②任为.栋梁而不伐C.①而有斧斤之.患②则其最幸者之.中D.①而.有斧斤之患②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解析]A项,①连词,那么/②连词,却;B项,①介词,被/②动词,成为;C项,均为助词,的;D项,①连词,表示顺承/②连词,表转折。[答案]C3.下列加点的字没有活用情况的一项是()A.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B.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C.或仿佛..于山者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解析]A项,薪,名词用作动词,做柴火;B项,斧斤,名词用作动词,砍伐;D项,服,使动用法,使……佩服。[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以及..于斧斤B.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C.则其理似不偶然..也D.强之以为..山[解析]A项,以及:古义指以致受到;今义指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的连词。B项,野人:古义是村野之人,农民;今义指原始人。D项,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指认为。[答案]C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B.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C.则为好事者取去D.而不为人所材[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答案]A[阅读提升层](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10题。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拔:攻取B.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得:能够,可以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气数,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D.予见中峰魁岸踞.肆踞:同“倨”[解析]拔:拔起来,拔出来。[答案]A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若属皆且为所.虏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求人可使报秦者.D.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解析]A项,两个“所”字都是“为……所”被动结构。B项,第一个“之”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代词,“我”。C项,第一个“者”,助词,“……的人”;第二个“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通“尔”,你们的。[答案]A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树木不幸遭遇的一组是()①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②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③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④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⑤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⑥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者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③⑤[解析]②⑤属于“有幸”的情况。[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B.作者叙述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从侧面衬托出木假山的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调“木之生”的恶劣环境。C.本文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树木的坎坷遭际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D.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形象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解析]综观全文,作者写木之生长不易,是为了隐喻人才成长的艰难。[答案]B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的形状就像山峰的样子,就被好事的人拿走,把它加工当作假山,从此以后就可以避免泥沙淹没的厄运,远离斧斤砍伐之灾。(2)我看中间那一座山峰,高大雄壮,居高临下,神气端正庄重,好像颇有使它旁边两座山峰倾倒的气派。(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心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养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惠,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选自《古文观止》)【注】①烽燧: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③袒裼:脱去上衣露出身体。④乌获:古代大力士。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正视B.邓艾缒.兵于蜀中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应付D.使之狎.而堕其中狎:轻视,忽视[解析]瞬:眨眼。[答案]A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夫惟义可以.怒士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怒不尽则.有余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A项,用,介词;因为,介词。B项,就,连词,表假设;却,连词,表转折。C项,不译:连词,表顺承。D项,不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答案]C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①说的是“治心”的用兵之术,②说的是“审势”的用兵之术,⑥说的是“守备”的用兵之术。[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设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解析]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意思是说,兵有奇正,兵不厌诈,要用扬长避短之正,需设暴短阴长之奇,“暴短”就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就是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答案]B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第(1)句中“虽”(即使)、“兵”(打仗)、“殆”(通“怠”,懈怠)、“之所以”(的原因),第(2)句中“案”(按,握着)、“逼”(逼近)、“冠胄衣甲”(头戴着盔、身穿着铠甲)、“兵”(武器)。[答案](1)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2)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参考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语文 提能精学精练8 木假山记(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59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