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一、选择题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据此完成1~3题。1.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带是()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③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环太平洋灾害带内易发的自然灾害有()①火山、地震②台风、海啸③风暴潮、洪涝④病虫害、鼠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环球自然灾害带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①干旱和洪涝②台风和地震③山地地质灾害④蝗灾和虫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②④两项为火山地震带。第2题,根据环太平洋灾害带的环境特征推知易发生的灾害是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第3题,蝗灾和虫灾不是环球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答案:1.C2.A3.A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地理环境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4.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蒙古5.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6.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尼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第4题,中国和印度属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第5题,非洲、西亚降水稀少,干旱灾害频发。第6题,只有C选项中三个国家都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带上。答案:4.B5.A6.C7.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解析:选C。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受灾体主要为农作物,致灾因子主要有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危害主要表现为农作物减产或绝收。8.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A.东南部自然灾害多发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C.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解析:选A。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主要是由我国东南部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次高所致。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9~10题。9.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灾害强度的差异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0.下列不属于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指标的是()A.受灾人口B.受灾面积C.经济损失D.海拔高度解析:第9题,灾情是由致灾因子的强度、受灾体的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减灾防灾投入越大,则抗灾能力越强,从而大大降低灾害的相对损失。第10题,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指标有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和损毁程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答案:9.D10.D二、综合题1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当地时间2016年2月24日,印尼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遮天蔽日,来自12个村子的1万多名居民被迫撤离。(1)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危害?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2)我国昆仑山中的火山和日本富士山火山,若同时同等规模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解析:第(1)题,岩浆毁灭地表事物,气体喷发物对大气质量有影响。火山喷发能形成温泉、矿产并且火山灰能肥沃土壤。第(2)题,富士山和昆仑山中的火山喷发,危害程度孰大孰小应以受灾体的密度和质量作为衡量标准。答案:(1)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火山喷发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火山喷发也能产生温泉和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土等。(2)日本富士山灾情严重。日本富士山地区是日本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旅游名胜区,虽然防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速度快,但与人烟稀少的我国昆仑山山区相比,其灾害危害程度要大得多。12.读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所在的自然灾害带。(2)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甲地灾情形成的原因。(3)据图归纳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分布。解析:第(1)题,世界各种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北纬20°~50°)灾害带。由图中点的分布可知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在北半球中纬度(北纬20°~50°)灾害带。第(2)题,首先确定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然后结合当地地形、气候、水文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来分析。第(3)题,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答案:(1)北半球中纬度(北纬20°~50°)灾害带。(2)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丰沛;河网密布;人口密度大;防灾减灾能力弱。(3)东部季风区。13.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据图可知,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主要从灾害发生的次数、经济发展水平、防灾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导致的。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灾害损失越来越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后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2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