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乙国出生率最低C.丙国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D.丁国人口数量增长最多2.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解析: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而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乙国出生率比甲国高,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慢;丁国虽自然增长率最高,但人口数量不一定增加的最多。第2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与乙国的人口增长特点相似。(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3~4题。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3.C4.B第3题,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A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C对。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错。第4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B对。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A、C错。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D错。读2010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5~6题。5.三大城市群中()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珠三角的人口迁出率最高6.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解析:5.C6.A第5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第6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净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7.D8.C第7题,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为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并非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仍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年均增长率为0.57%可知,我国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第8题,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直接相关。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下题。9.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与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10~11题。10.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A.耕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11.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解析:10.B11.A第10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新疆人口容量的因素。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故选B正确。第11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C错误;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34分)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788.5~18701841.5~19351894.5~2000(1)读图甲,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4分)(2)根据上海201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8分)(4)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第(1)题,由人口金字塔图可知,上海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这是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中出现的一个显著特点。第(2)题,由人口金字塔图可知,上海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分析影响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阐述。第(3)题,由“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图”可知,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郊区城市化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第(4)题,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限制了人口容量,所以就从改善水质等方面回答: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答案:(1)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处于严重老龄化阶段。(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度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为提升人口容量,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下面两图分别是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图2)。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与面积比较表。单位江苏山东新疆西藏面积/万平方千米10.2615.30160.00122.00人口/万人740691251934270(1)试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6分)(2)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8分)(3)试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8分)解析:第(1)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激增,快速增长的人口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第(2)题,结合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省份面积小,人口数量大;西部省份面积大,人口数量小。说明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东部平原多,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人口多;西部多高原山地,荒漠和草原,交通、工商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第(3)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承载量较小。如果将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将增大西部的环境压力,因此不能将东部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答案:(1)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在大量减少,环境质量也在下降,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3)不能。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将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4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