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理解近代前夜的“迟滞”。(时空观念)2.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影响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历史解释)3.海禁政策使中国游离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外,从而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家国情怀)知识点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2)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3)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1)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工商业市镇。4.综合国力(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欧洲地区。(3)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特别提醒](1)所谓中国综合国力保持领先地位,是指农业文明居于领先地位,而同一时期,西方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所以中国的领先是暂时的。(2)明清时期,中国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农耕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前者占据主导地位,后者处于萌芽状态。知识点二资本主义萌芽1.标志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3.地位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4.迟滞因素(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图解历史]资本主义萌芽知识点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清朝——海禁政策(1)背景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已很频繁。②明清易代之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2)影响: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误区警示]严格限制≠绝对禁止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2.西方——急剧发展(1)政治: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2)经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3)外交: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3.危机到来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概念阐释]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它包括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而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海禁政策相当于闭关锁国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史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①,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解读]①意为按工作(日、量)收钱。[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提示】史料一反映了机户出资经营手工工场,机匠受雇于机户,两者形成自由雇佣关系。史料二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共计一坯工力②,过手七十二③,方克成器”。[解读]从②③可知其劳动特点。[思考](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制瓷业怎样的特点?【提示】反映出手工工场内部分工细密,分工协作的特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劳动关系:工场主出资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2.劳动分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3.经营形式:工场手工业,集中生产。4.生产目的: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海禁政策史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①。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②,郡县以闻。遂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③。——《永乐实录》[解读]由史料一①②③句分析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和目的。[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统治者要求将海船改为平头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目的?【提示】原因:沿海居民与外国贸易,甚至入海为寇。目的:平头船不适于海洋航行,限制中国居民出海贸易。史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④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⑤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解读]④意为不凭借,不依靠。⑤意为“使”。[思考](2)根据史料二,分析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说明了什么?【提示】看法: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史料三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⑦。”[解读]⑥⑦表明了作者对海禁政策的态度。[思考](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在史料三中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提示】原因: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生长,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启示:海禁政策妨碍自身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2)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3)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4)思想意识: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2.影响(1)积极影响: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2.资金和技术因素: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3.市场和劳动力因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政府的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4.国家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达到了高峰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2.明中叶以后,江南手工工场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自然经济发达,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3.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最能够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A.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B.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D.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B[由材料中的“松江、芜湖”可知,江南手工业存在着地区分工,由“织造、浆染”可知江南手工业存在行业分工,故选B项。]2.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D[从表格的数字看,这一地区已经出现了工场主,并且占30%的比例。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产生于明朝的中后期,首先出现在苏州的丝织部门。]3.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B[材料体现了雇人做工、按日取值的情况,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城市化”“资本主义商品化”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含义,C项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故选C项。]5.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指()A.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B.资本主义萌芽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综合国力空前强大B[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明清”“新的经济因素”入手,结合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进行思考。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雇佣关系,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6.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潜通海贼,同谋结聚,祸患中国,该官员支持海禁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1)材料一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清政府规定广州十三行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可知,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三以三段小材料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现实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1)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封闭落后。(2)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制约因素: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含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5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