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作业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基础巩固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答案:C2.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约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解析: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结果便是加剧经济大危机,D为正确选项。各国提高关税并不能保护本国经济,也不能使各国贸易趋于平衡,反而加剧矛盾和摩擦,各国大打关税战,世界贸易形势日趋紧张混乱,故排除A、B、C。答案:D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B.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C.为了扩大再生产D.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其目的是减少商品,稳定价格以保证利润,故选B。答案:B4.《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材料反映了农产品价格大跌,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答案:A5.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PaysAmerica就业挽救美国)。它反映了政府()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解析:“WorkPaysAmerica”的大意是“就业挽救美国”,表明要采取促进就业的措施,只有D项“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能提供工作岗位,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D6.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应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材料内容能体现出《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故A项可排除。在大危机的时期,由于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以没有D项表述的现象发生。罗斯福新政对国家经济的干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C项的表述也不对。答案:B7.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材料主要表明()A.美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C.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D.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解析:材料中“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不能表明是高福利,故A项错误;“已走出”与材料中“罗斯福新政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是经济而非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表明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解析:抓住题中的时间词1933年,可知西方大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故C正确。答案:C9.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这一措施的评价。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答案:B10.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答案:D能力提高11.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图文材料解读能力。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积压,物价下跌,大量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所以本题应选择B项。答案:B12.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表明D项,其余选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信息。答案:D13.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D.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解析:美国等国的关税战不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幅度降低关税,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等国向其他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客观上也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美国等国的关税战不利于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故C项错误;美国等国的关税战加紧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14.《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解析:“绝大多数”企业加入“蓝鹰”运动表明并未消灭,故A项错误;“蓝鹰”运动只是工业方面的措施,并不能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要配合其他方面的措施,故B项错误;“蓝鹰”运动是工业措施,故C项错误;“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可以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可以保证工人的收入,使工人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故D项正确。答案:D15.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年份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离婚率10%15%12%3%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因此离婚率剧减。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随后才实施一些福利政策,故A、B项时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B两项。婚姻自由是西方价值观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经济危机与否而改变,排除D。答案:C合作探究16.探究一:材料:2008年9月15日,世界再度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用“金融风暴”比喻这场危机。这次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问题:2008年一场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影响到全球。试分析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二:材料:2010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对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认识误区及借鉴意义》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连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看法。文章认为罗斯福实行美元贬值,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出口,但随后各国纷纷效仿,其积极作用被抵消。问题:材料反映了经济危机后各国措施对危机的影响。那么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我们今天带来哪些教训?答案:探究一: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②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③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被眼前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④过度的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与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探究二:①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③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④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时作业15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6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