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空观念]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1.搜集五四运动的部分史料和视频,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2.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3.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4.掌握国民革命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遭到拒绝;和会还将德国说明“弱国无外交”。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列强间的妥协和勾结(2)过程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反帝爱国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和商人参加,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广泛的群众基础(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2)中心:北京与上海。(3)表现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②李大钊发起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③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3日。“红船精神”(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3)内容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3.意义(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革命力量弱小,需要各革命阶级联合。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2.国民革命区别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即北洋军阀政府。(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三个敌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结果:失败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P122“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思考:什么是“红船精神”?提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阅读教材P122“学思之窗”:这个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提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阅读教材P124“史料阅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决定?提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4.阅读教材P124图片“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指出北伐的三个主要敌人,说明北伐战争有什么影响?提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教材图片“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P120)信息解读: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阅读图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122)信息解读: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秘密汇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指明了革命的方向。3.阅读图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P123)信息解读:1924年1月20日至2月6日,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进行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探究一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史论要点1.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3)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对点训练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取消对德和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指的是在巴黎和会上要争取自己的权利,意味着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是指要惩罚北洋军阀的三个卖国贼,北洋军阀代表着封建势力,故五四运动也反对封建主义。故选C。答案C2.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A.建立中国同盟会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C.宣传马克思主义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解析依据材料中“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主张成立政党以代表民众势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因此,答案为B。答案B探究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意义史论要点原因(1)中国共产党吸取二七惨案的经验教训,团结革命力量。(2)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对国民党进行改组。(3)国民党召开一大,确立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最低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4)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和推动。意义(1)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迅速开展。(2)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对点训练1.“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这一主张有利于()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B.成立中国同盟会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领导辛亥革命答案C2.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彻底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从此,国民革命兴起,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A项符合题意。答案A探究三(核心素养)国民革命的内涵和历史作用素养解读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北伐战争。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史料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解读国共两党的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对点训练1.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武昌起义解析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势力。题干中发生的事件主要是由于北伐战争。答案C2.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广东省中国国民党党员的职业统计。这一职业分布应出现于()职业农民工人学生商人及其他比例40%25%25%10%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北洋时期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运动时间是从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15日,开始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结束标志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而题干中职业统计时间是1926年12月,因此,这一职业分布应出现于国民革命时期。故本题答案为C。答案C【典例1】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从全球视角,关注世界发展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材料未体现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二者有“关联”但并不“等同”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与材料主旨相符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材料未体现明立意以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宣讲内容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五四运动的特点。抓关键题干信息“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等体现了从世界局势发展的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