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业达标]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故选B项。2.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的行为,这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选B项。3.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A.自由精神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答案A解析从材料“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有许多威压”可得出主张言论自由,故A项正确。4.“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的准备,故选C项;A项是在1921年,B项是在中共“一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作为目标;D项出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5.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五四运动的推动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A项。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国民”的主要含义应是()A.由国民党发起B.底层民众广泛参与C.以进步各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为基础D.以反帝、反军阀为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形成了工人、农民、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故选C项。7.歌曲、歌谣从来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以下各项能反映20世纪20年代历史的是()A.立国行宪废帝制,有花无果恨悠悠B.大家齐唱太平歌,全靠翼王安天下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D.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答案C解析A项应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但革命胜利果实被篡夺,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856年太平天国在翼王石达开领导下,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故C项正确;1900年前后的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目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8.1926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称:“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政府现在确实有力量向外发展了。”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的目标是()A.领导工农运动B.发动北伐战争C.发动“四一二”政变D.实现国共合作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6年”“军事报告”“向外发展”。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国共合作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B项正确。领导工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A项错误;发动“四一二”政变与题干意思不符,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时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9.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可知,国民大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等级提升]10.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其发生也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D项正确。11.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A.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B.学生罢课严重影响工商界的正常经营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的力量答案D解析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在于“正可因势利导”,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政府遏制学潮,故C项错误;恽代英此话的落脚点是“正可因势利导”,意在引导群众力量进行斗争,故D项正确。12.五四运动中梁漱溟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因为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梁漱溟认为()A.在道义上支持学生的行动,反对学生的过激行为B.学生的行动应该镇压,曹章应该有人身自由C.学生的行动是违法的,应该接受法律的严惩D.曹章的卖国行为应该依法严惩,支持学生的做法答案A解析材料中梁漱溟认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但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们仍有自由,学生不能因为是爱国急公的行为而侵犯、加暴于他们。故A项正确。13.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暂时放弃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C.已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据材料“1923年在中共三大……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国民革命前夕,中共的主要任务是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族民主革命,因而有此主张,故D项正确。中共性质仍然是工人阶级政党,故A项错误;共产国际是指导中共,不是统一领导,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共已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故C项错误。1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答案C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体现了孙中山的诚意。故选C项。15.读图表,分析指出1925年的国民党()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民绥远32008%3%80%湖北187763.1%2.3%8.9%广东1500021.2%20.1%39.1%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最初活跃在南方各省,且表格也反映不出发展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从党员构成来看,“学生”“工人”“农民”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国民党是由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故选C项。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的无产阶级应当最先竭全力参加促进国民革命,并唤醒农民,与之联合而督促苟且偷安的资产阶级,以引导革命到底。中国国民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要十分注意对于民众的政治宣传,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摘编自中共三大宣言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依靠的阶级力量和斗争对象上的认识变化,并谈谈你的看法。(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认识。答案(1)变化:依靠的阶级力量:中共一大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中共三大认为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唤醒农民,督促资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1926年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斗争对象: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到反帝反封建。看法: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认识不断成熟,逐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认识:①中共认为民主革命中,国民党处于领导地位,但国民党应该是改造后的国民党。②中共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可提取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第一小问回答,属于半开放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第(2)问,考查国民大革命失败留下的教训,作答时要实事求是,依据材料二分析,不能想当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8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