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下提升演练[达标检测]1.《少年康熙》主要讲述了少年时代的康熙皇帝是如何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大清王朝江山的故事。下列选项不可能在《少年康熙》中出现的是()A.聪明好学,志向远大B.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C.对西方自然科学怀有浓厚兴趣D.反感中国儒家文化答案D解析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既是兴趣使然,更是为了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鳌拜集团被铲除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答案D解析从诗中的“岛”可以排除A、B两项。由“闻海上捷音”可知与清军进入台湾有关,故选D项。3.《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B.把原属于中国的领土让给外国C.签约双方平等协商D.都是不平等条约答案C解析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条约,而《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故C项正确。4.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我们今天对他予以肯定性的评价,主要立足点是()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C.他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答案C解析从我们今天的角度,也就是从对国家与民族的最主要贡献这一角度,可知C项正确。5.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歌中以康熙帝的口吻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假如康熙帝的统治再延续下去,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发展趋势最有可能是()A.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B.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C.迅速实现工业化D.难以避免半殖民地半封建命运答案D解析结合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联系本课内容,可以认识到康熙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故D项正确。[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五年(1666年),沙皇特派“使团”到准噶尔部对其首领僧格等人进行威胁利诱,要其归顺俄国,但是遭到拒绝。康熙九年,僧格的同母异父兄车臣等为争夺财产将僧格杀死,在西藏当喇嘛的同母弟噶尔丹赶回,自立为王,势力日强。康熙十六年,他出兵攻灭了移居青海地区的和硕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兰教派内部纷争,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回城,还占据了哈密和吐鲁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并不断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务。——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瀚海》材料三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章梫《康熙政要》(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中国北方边疆存在哪些问题。(2)材料二中,康熙帝为何事而“亲征”?为加强对北方边疆的管理,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沙俄的侵扰;游牧的边疆各部互相争斗,并日趋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复杂的宗教与民族矛盾。(2)噶尔丹叛乱。措施: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特封活佛,分掌蒙古族、藏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3)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看法:合理。康熙帝一生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若回答“不合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二中“四月天山路”“驰驱为息兵”“辛苦事亲征”等信息可知,康熙帝亲征的原因是噶尔丹叛乱,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有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对于这一评价,可从肯定或否定两方面来回答。如果肯定这一评价,从康熙帝一生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的角度回答;如果否定这一评价,可从康熙帝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政策措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其实行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的角度回答。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300年前,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成绩。材料二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材料三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东华录》[清](1)根据材料一、二,对康熙的作为作简要评价。(不能照抄原文)(2)试分析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政治体制?这与材料二中1840年的遭遇有何关系?答案(1)善于吸收新知识,重视农业,对工业化不感兴趣。(2)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很少,对世界缺乏认识。(3)体制:君主专制。关系: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且中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使得中国对外来商品需求很少,对世界的认识极度贫乏,这些都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与工业革命无缘。第(3)问,根据材料三“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可知是君主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