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冶铁C.纺织D.制瓷解析:据材料“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用于冶铁,故选B项;水排不是灌溉工具,A项错误;水排不是纺织工具,C项错误;水排不是制瓷工具,D项错误。答案:B2.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解析: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排除A项;生产资料私有,产品面向市场,这样的手工业就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项;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排除D项。本题选C项。答案:C3.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解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故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故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故D项错误。答案:B4.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解析: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种桑养蚕现象,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故B项错误;由材料“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信息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故D项错误。答案:C5.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东汉早已有制瓷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倚仗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故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的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青铜制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材料二古希腊人把中国叫作“塞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状况及铸造的主要特点。(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哪些认识?答案:(1)发展状况:青铜器铸造进入高度发达、繁荣时期。主要特点:规模大;技术先进并不断发展;种类多;造型美观;西周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代表着权力和秩序。(2)主要内容:我国丝织品在古希腊、罗马影响大。结论:我国丝织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丝织品出口多,历史久,价格贵;曾改变了古罗马贵族的服饰习惯,迫使当地最高统治者下令干预。(3)发展特征:中外交流频繁;引进西方原料改进生产工艺。(4)认识:我国古代传统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手工业品丰富了中外各国人民的生活;青铜铸造、丝织业和制瓷业是我国传统手工业的主要代表。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解析:由材料中的“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少府属官”可以看出涉及的是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市场,从材料中的“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少府属官”可以看出,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是面向市场,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一部分,主要为自给自足,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包括民营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答案:B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答案:C3.“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D.烟草解析:根据“丝路花雨”可知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答案:B4.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小农经济的确立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解析:明代工商业繁荣,民营手工业的繁荣,供应增多引起价格下降,故选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不能解释明代时期绢价下降,A项错误;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确立,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引发国内价格的上涨,D项错误。答案:B5.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C.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D.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解析:题干“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体现了机户和机工的雇佣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故B项正确。答案:B6.《“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具。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是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饮食习俗,由原来的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体现出瓷器传入促进了其生活水平的改善。答案:D能力提升7.“霍光妻遗(送)淳于越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材料反映了()A.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达B.霍显家开办丝织业手工工场C.陈宝光妻是西汉织室的纺织专家D.西汉时中原丝织业的高超技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丝织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宝光妻传其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情况,排除A项;“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不是开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朝中叶后,B项错误;西汉织室是官营手工业大作坊,故C错误;宝光妻高超的丝织业水平反映中原地区的技术水平的传播,故选D项。答案:D8.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印章上的字体是沿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该墓葬的陶瓷器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解析:图上文物字体属于篆体,经秦朝统一文字,不是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故A项错误;此前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解决,对中央集权威胁不复存在,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产品大多精美,因此这些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故C项正确;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于唐朝,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解析:“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反映了民窑的工人对工场主的人身依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规模的问题,故B项错误;“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体现了工人与工场主的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唐朝后期外来产品传入中国,中国内地也仿制外来物品所反映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A项中的“改变”不符合题意;B项中“手工业的衰落”没有体现;题干中也没有体现丝织技术的比较,故不选A、B、C三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周礼·考工记》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材料二宣德间尝遣人至楼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成叹,以为不可及。——(明)慎蒙《皇明文则大成》卷一二材料三每遇岁时,篚筐交道,宴会杂遝,穷水陆之珍,恣歌舞之乐,而百工技艺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伤化糜财,渐不可长,宜重惩以法。——《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三(1)据材料一,指出其手工业类型及其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工匠精神”的表现,“工匠精神”推动古代中国手工技术的发展,请从制瓷、冶金领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据材料三,指出对“百工技艺”“日事淫巧”的态度,说明其影响。答案:(1)类型:官营手工业。特点: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具有技术优势,工匠间互相学习交流。(2)表现:借鉴;创新。举例:①制瓷:烧制青瓷、白瓷、青花瓷、珐琅瓷等;②冶炼:两汉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力鼓风冶铁、灌钢法。(各举一例即可)(3)态度:重惩(“反对”亦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