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四)(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阶段综合测评(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D[代购代销,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代购代销曾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用于对私营商业的改造,是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利润分配,非资本家与工人的所有权、管理权的关系,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全行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故C项错误;题干中“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的股份占主导,故D项正确。]2.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A[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的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很容易得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D项错误。]3.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计划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片面追求高指标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受“左”倾思想影响D[1958年到19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失误的时期,经济建设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严重困难局面,故A项错误;片面追求高指标只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因素,概括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是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也是一个具体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导致这个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还是严重的“左”倾错误影响,故D项正确。]4.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B.中国共产党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C[“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1961年,对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又没有放弃“三面红旗”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错误。]5.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C[由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因而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同样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中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是因为“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不断发展,工业比重不断增加,因而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依然居半数以上,因而不能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故D项错误。]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B[材料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这与大力发展民生无关,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是因为实行国家计划定价,采取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中物价二十多年不变,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非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困难,粮食供应并不充足,故D项错误。]7.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农业的合作化是1953—1956年,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是1983年以后废除,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是有利于工业建设的,故D项错误。]8.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意在()A.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B.农村包产到户初见端倪C.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A[由材料“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可知,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调整,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实施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调整而非市场物资,故C项错误;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项错误。]9.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十分之九。到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这折射出()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B.改革开放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B[1980年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他地区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A项错误;1965年上海的各项工业比重体现出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1980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的布局特征,故B项正确;“严重滞后”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不等于其经济地位的下降,故D项错误。]10.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C[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故A项错误;B项表述“私有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由材料“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可知,是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反映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乡镇企业而非国营企业,故D项错误。]11.《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C[材料中“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可以解雇”是改革而非推进公有制,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相符,故C项正确;激发工人积极性,与材料中“必要时可以解雇”不符,没有涉及实行按劳分配等措施,故D项错误。]12.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创利润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企业留利净增9400万元,比改革前的1978年全额利润还高5%。这一成就的背景是我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D.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D[A项开始于198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B项开始于199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C项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引入市场调节后,解放国有企业生产力,出现企业利润增加,故D项正确。]13.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B[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中“放开了……的价格”的价格改革就是由市场进行调节,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向型经济,与材料中“出厂价格”“购销价格”的国内价格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D项错误。]14.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材料说明我国()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A[题干中“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市场调节与国家配置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了多重内容:商品体系、金融体系、科技体系、劳动力体系等等诸多方面,我国还只是建立商品市场体系的框架而已,故C项错误;题干与总体小康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之后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想死灰复燃C[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街道的改名体现了政治变革的影响,之后改名体现了经济观念对历史传统的影响(徽州、大庸市改名体现了旅游业的影响,思茅市改名体现了特产的影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四)(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