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人民版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三)(专题五、专题六)(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们对当时的文艺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有可能是在()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大革命”中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文艺领域百花凋零,样板戏“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现象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而产生的,故选B项。]2.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记载:“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C.右的错误影响科学文化发展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A[1958年,我国“左”的错误逐渐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背离了“双百”方针,由“当作毒草来研究”可见把学术、文艺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对待,故选A项;结合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可以判断B、C、D三项错误。]3.仅1956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年6年的总数还多。文学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多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C.“大跃进”运动的浮夸D.“双百”方针的贯彻D[从材料“仅1956年一年”“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文化繁荣的现象是因为1956年“双百”方针的贯彻,故D项正确;A项是在1956年底经济方面的成就;B项在改革开放以后;C项是在1958年,所以答案为D项。]4.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A[材料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动戏曲《李慧娘》的曲折经历,深刻说明了政治运动影响着文艺的发展。]5.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A.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科学进军”A[注意题干中的“1979年”的时间,说明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由“《历史研究》”可以判断是属于学术研究领域。改革开放后由于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所以才出现了历史研究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6.江西上饶《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出自()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根据这一方针,确立了教育为工农和工农子女服务等教育方针和政策,包括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A.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培育成功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B[根据题干信息“教科文组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8.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特征C.始终获得优先发展地位D.一直模仿苏联B[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央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针,这说明我国教育工作具有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9.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故选A项。]10.“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最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A.钱学森B.杨利伟C.郭沫若D.袁隆平D[材料反映的人物与农业发展有关,D项正确。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C[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美、苏对中国的核威胁和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两弹一星”是提高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12.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D[邓小平的话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D项与题意相符。]13.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一观点应该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B.认识你自己C.人是万物的尺度D.美德即知识C[材料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强调“人类自我意识”,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反映了普罗塔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项;A项是泰勒斯的命题,B、D两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14.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15.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C[安提丰的观点实质是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的反映。]1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C[由诗句中“求知,智慧,向善”的信息可知诗人强调知识和道德,与苏格拉底主张的“美德即知识”最为契合,故C项正确。]17.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15世纪初期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大穹顶,这个穹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B.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A[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不再完全封闭”,寓意打破天主教会蒙昧主义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阳光照射进来”寓意让人文主义光辉照射人们的精神世界,故A项正确。]18.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得救的自主权,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两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2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反对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C[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项正确。]21.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们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D.使人们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宗教改革没有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错误;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错误。]22.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B[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23.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A[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的共同主张,排除B项;“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的共同主张,排除C项;“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排除D项。]24.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B[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