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20分钟)[合格基础练]1.商周时期和战国时期,我国的主要土地制度分别是()A.奴隶制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奴隶制国有制C.奴隶制土地私有制、封建国有制D.氏族公社公有、封建土地私有制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故选A项。]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C.各国的税制改革D.小农经济的出现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私田的开垦,瓦解着井田制,加上牛耕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最终在“废井田,开阡陌”后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3.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B.土地兼并C.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所以选B项。]4.《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A[“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项正确。]5.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D[根据材料可知,“耕者”(农民)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最终是地主得到收入的一半,而农民得到收入的一半,所以是租佃式经营,故选D项。]6.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A[永佃制的产生使地主作为土地所有者只能收租不能干预土地生产,拥有永佃权的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说明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离,故A项正确。][等级过关练]7.下面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均田制始于隋唐B.均田制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C.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制D.均田制下的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D[均田制最早实行是在北魏时期,故A项错误;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杜绝不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故B项错误;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后来土地兼并依然严重,并不能保证农民土地所有制,故C项错误;均田制还规定了赋税,农民也要对国家承担兵役和徭役,故D项正确。]8.(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入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D[由材料中“开垦荒闲土地”“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以看出荒地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胶滨语录》材料三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王文成公全书》(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末年怎样的社会问题?(2)为解决这一问题,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方案?(3)材料三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土地多归有力之家……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等信息判断。第(2)问材料二中提出沿袭“限田”“均田”等方案,结合史实加以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描述概括归纳。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2)借鉴先代的限田制、均田制等并加以改良,限制土地兼并。(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反抗斗争,用暴力方式改变旧秩序。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