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示范教案
《景阳冈》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景阳冈》是部编版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主题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学目标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3.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3.抓住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句子,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施耐庵、《水浒传》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梁山好汉的威猛吧!(播放水浒传简介的视频截图。)2.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可以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一位英雄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景阳冈》。二、预习检测1.介绍作者。2.介绍《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3.人物简介。武松: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他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为替兄长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在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后受朝廷招安,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4.景阳冈简介。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5.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倚靠拐杖腰胯勿动霹雳咆哮铁锤血泊绰起肋骨擒拿踉踉跄跄(2)重点字书写指导兼:两竖要超出横折,但不超过上面的一横。截:四横不能少。(3)重点词语解释。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但凡:凡是,只要。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梢棒:防身用的木棍。咆哮: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4)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不知词义的词语,并讨论。根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给出词义。(5)多音字讲解:泊(血泊pō/停泊bό)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绘了武松到店喝酒期间发生的故事,接着又描写了武松不听劝阻定要上冈,然后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最后打虎成功的武松下冈收束全文。(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2.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第一部分(1~2):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第二部分(3~5):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第三部分(6~7):武松赤手空拳打死大虎。第四部分(8):武松打虎后下冈。四、课文研读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2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师生评议。(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五、总结提高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讲述故事的发展。教师小结: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倔强)2.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在遇到老虎时是什么心情?他是如何应对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拓展延伸:名家评水浒: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听写本节课勾画的字词,并说出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1.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2.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二、课文研读(一)细读课文,了解上冈1.学生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4.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二)细读课文,了解打虎1.读课文6-7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说一说武松打虎的过程和其中经历的危险。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指导。讲解6-7自然段(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引导: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略按一按望上一扑撺将下来把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兜将回来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闪在青石边……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只一躲,躲在一边……武松却又闪在一边。)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翻身下来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抡起梢棒从半空劈下来⑧老虎抓人就是扑、掀、剪,而武松只用闪、躲就避开了猛虎的袭击,你觉得作者在这里用的这些动词好在哪里?“扑、掀、剪”形象地刻画了大虫袭击武松时的动作,“闪”和“躲”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袭击时的反应。简洁的动词,在这里既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又表现了人物的机警敏捷。“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6)“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7)《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武松是如何打虎的?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武松的英雄气势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武松的勇武过人;“抡”“劈”“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跃然纸上。(8)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9)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示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0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