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火焰,经过长期的斗争,获利最大的是()A.德国人民B.资产阶级C.封建统治阶级D.新教教徒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引发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战争,最后签订了《奥格斯堡和约》,使德国的封建诸侯获得了大量的教会的财产与权力,诸侯的地位大大提高。答案:C2.1518年,神学家艾克与路德展开辩论后,宣称路德教为异端。德意志皇帝宣布不再保护路德,而邦国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这表明()A.邦国选侯支持废除神学主张B.路德改革有助于激发德国的民族意识C.宗教改革主要影响上层社会D.邦国选侯对抗德意志皇帝解析:邦国选侯保护路德既不等于其支持废除神学主张,也不等于邦国选侯与德意志皇帝之间存在对抗,故A、D两项错误;由“邦国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本国上层分子的支持,这有助于激发德国的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B3.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充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广泛,选择C项。答案:C4.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马丁·路德的观点突出了个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从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答案:A5.欧洲宗教改革后形成了很多新教,对欧洲有重大影响,欧洲宗教改革中形成的新教不包括()A.路德教B.安立甘教C.卡尔文教D.东正教解析:1054年,基督教发生分裂,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故东正教与天主教一样,属于“旧教”。答案:D6.课本出现分歧(如课本P7页的麦加拉在图中写成梅加腊),那么解释就特别重要了,如果由出版社解释就如同()A.因信称义B.天主教获得《圣经》解释权C.自己可以对《圣经》独立理解D.选民和弃民对《圣经》的不同解释解析:每个人对同一资料的理解不同,谁有解释权,谁就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别人。因此作为标准的高中课本,对外国的人名、地名的音译标准一定要统一,以免让学生认为麦加拉和梅加腊是两个地方。因此教会才要垄断《圣经》的解释权。答案:B7.“人不能愚笨地浪费上帝的财富。朴实和节俭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应该巧妙地投资以增加上帝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教派可能是()A.天主教B.路德教C.英国国教D.卡尔文教解析:卡尔文教主张“选民”“弃民”,提倡朴实和节俭的生活,增加财富,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故选D项。答案:D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挑战教会权威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解析:本题考查15~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从材料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以前,教会在教徒与上帝之间起了媒介作用。而宗教改革后,人人都可以与上帝建立直接联系,这在根本上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9.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片反映的信息。图中“教皇、路德和卡尔文”“厮打在一起”,说明宗教改革使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受到了挑战。故选择C项。答案:C10.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析:这种思想实际上是鼓励当时的人努力奋斗以真正成为上帝的“选民”,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思想。答案:D11.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九十五条论纲》点燃了德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D.《九十五条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由材料可知,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的目的是反对教皇发行赎罪券,但由于德国社会矛盾尖锐而引起社会共鸣,进而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火焰。故答案选C项。答案:C12.明朝时期,中国的农学家徐光启把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带到中国的先进水利技术释译成汉语,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农业发展。与这件事有关的事件是()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B.尼德兰的独立战争C.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D.天主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解析:从利玛窦的身份“耶稣会传教士”可知D项是正确的。因为天主教改革时曾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破坏宗教改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团体就是耶稣会,利玛窦就是成员之一,他为了传播天主教来到了中国。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加深了新教的影响……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鳌江论坛(1)依据材料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因信称义”与天主教的“针锋相对”之处,并指出这一思想的进步意义。答案:(1)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2)不同之处:天主教宣扬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而新教宣扬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意义: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材料二: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请回答:(1)英国宗教改革后的宗教叫什么?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如何?(2)之后英国的宗教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因为英国国教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国王是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了关系。(2)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出现了用卡尔文教精神来改革国教的主张,要求“清洗”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专制王权,形成清教运动,信徒称“清教徒”。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 人民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2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