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3.*马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祗.()骈.死()槽枥..()食.马者()粟.()外见.()zhǐpiáncáolìsìsùxiàn2.重点词语解释。(10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一食或.尽粟一石()(4)是.马也()(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安.求其能千里也()(7)策之不以.其道()(8)食之不能尽其材.()(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执策而临.之()只,仅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有时这犹,尚且怎么按照才能、才干通晓,明白面对3.通假字。(4分)(1)才美不外见“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见现显现、表现食饲喂4.一词多义。(19分)(1)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代词,代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3)其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不知马也()(4)以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也()(5)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副词,表推测,恐怕按照因为名词,能力、才能动词,能够(6)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7)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量词,餐、顿同“饲”,喂动词,吃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5.古今异义。(8分)(1)是.马也是古义:今义:(2)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今义:(3)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今义:(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古义:今义:这判断词怎么安全;安定;安装等有时或许同“饲”,喂吃7.重点句子翻译。(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6.词类活用。(3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策.之不以其道()(3)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形容词作动词,吃尽8.作家作品。(5分)韩愈,字________,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____________的领袖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退之韩昌黎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古文运动一、课内阅读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了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2.文中“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4分)主观条件:自强不息,把握机遇。客观条件: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示例: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二、比较阅读【甲】《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九方皋相马》,有改动)【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也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D8.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方有机会施展才能。你怎么看呢?说说理由。(4分)点拨: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乙参考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我有一个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他可以识别天下最好的马。请让他拜见您。”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回去报告给穆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怎么能知道天下最好的马?”伯乐道:“九方皋所观察的,是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看不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马到了,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三、课外阅读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10.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1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意常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C.亦如是.是.鱼之乐也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东市.买骏马BC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13.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4分)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1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5分)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沈宣词)对此感到十分奇异,于是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作酬劳,门客答应(把马卖给他),但他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举头斜视,一副不驯服的样子,不肯移动,公遂生气地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沈宣词的这匹)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0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