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陈桥驿兵变: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政权,改国号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裂割据局面。960赵匡胤宋开封中原南方2.措施(1)军事上:解除____________的兵权。宋太祖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上:在中央,采取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影响:宋朝把___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_大大加强。禁军将领分化事权文臣通判转运使中央集权皇权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3.影响:宋朝的____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科举制重文轻武知识点1北宋的建立【例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解析:“秦皇”是指秦始皇嬴政,“汉武”是指汉武帝刘彻,“唐宗”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故选D项。答案:__D__知识点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例2】“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A.减少宰相人数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削弱相权”“宋太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答案:__C__知识点3重文轻武的政策【例3】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解析:材料表明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之祸主要是武臣所导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压制武臣,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答案:__A__1.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A.北宋B.南宋C.辽D.元朝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AD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4.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CD【问题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探究:(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分化事权①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②分化相权,如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问题2】讨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探究:(1)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参政热情高涨;有利于推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消极作用: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备受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对辽、金战争败多胜少,积贫积弱。大量招收文人担任官员,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误区】误认为北宋已经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警示: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北宋(960—1127年)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形成的分裂局面,使中国中原和南方地区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宋、辽、西夏是并立的政权。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有斗争,更有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继魏晋南北朝后又进行了一次新的组合。1.河南省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景点——“陈桥驿兵变遗址”。假若让你写一篇关于此景点的导游词,你最应该阅读下列哪一人物的传记()A.寇准B.赵匡胤C.岳飞D.赵构B2.右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3.“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AD4.《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这一记载说明了“通判”的职权是()A.分知州的权力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D.掌管军事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皇权进一步强化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AB6.北宋时期,朝廷对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8.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AC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泰《东轩笔录》(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重文轻武的国策。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含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包拯奏报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中国通史纲要》(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后果。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巨大。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地方官吏,科举录用名额增多,究其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后果: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3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