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三年级数学下册 五《总复习》教材分析 浙教版
《总复习》教材分析总复习[1]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整理。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情况先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这个学期重点学习了哪几方面的知识?哪些掌握得好?哪些比较困难?对哪些数学方法印象深刻……通过交流补充各自的回忆,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之间的区别,突显一些基本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比如,分数与小数就是类同的概念,由分数的意义可以联想到小数的意义,由分数的加减法可以联想到小数的加减法等。练习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回批改中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第2题,要重视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两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得出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速算方法。第3题,面积单位换算,强调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第4题,年、月、日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落实平、闰年的判断方法与周年的计算。第5题,写出分数并说说意义,突出以什么作为单位“1”,平均分了几份,分数单位是多少。第6题,主要是计数单位的识别。52的分数单位是51分子“2”表示有这样的2个分数单位。97的分数单位是91,里面有7个91。0.27的2在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2个十分之一(0.1),7在小数点后第二位,表示7个百分之一(0.01)。总复习[2]一共安排了9道题,主要巩固本册教材中的计算技能。第1题,可以先回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再填空。第2题,小数大小比较,强调位值的意义。第3题,小数加减计算。对于10.7+0.9与7.5+13.7这样的题,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列竖式,体会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强调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可直接加减。第4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强调其分数单位个数相加减的实质。对于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可以在求出结果的基础上,改写成乘法来计算。第5题,可先出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再出示教材提供的方案,让学生说一说这样计算能否保证结果不变,巩固乘法分配律,然后比一比谁的方案更好。使学生树立起“算法不唯一”的思想,重点是培养正确、简便的计算意识。第6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务求人人熟练,如有典型错误,要重视引导学生归因,并提出改正的方法。第7题,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第8题,主要推算“两积之和”结构中的未知数。其中右列两题是“两积之和”的变式,与前面教材的要求一样,学生可以先求出括号里的值,再进一步推算,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打开括号,形成典型的“两积之和”结构,再推算。第9题,在填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变化的规律,渗透“反比例”的思想。总复习[3]主要复习时间计算与本册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应用问题。第1题,时间计算,可以在学生填表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的计算方法。如:到达时间=出发时间+经过时间,变式为:经过时间=到达时间-出发时间,出发时间=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具体到数值计算,如果有困难,可利用钟表或线段图,指导学生分段计算。如行驶4时20分,于21:00到达,问:何时出发?可以这样想:先将21:00倒回4小时,正好是17:00,再倒回20分,即16:40。第2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已知工作效率是230个/时,工作时间未直接说明,可用16:00-8:00-1=7(时)算出。因此王叔叔一天可加工零件230×7=1610(个)。第3题,填写后进行校对,强调下午的时间是在上午12小时过去后再开始计算的时间,因此要加上12。如下午6时,12+6=18,也就是18:00。第4题,“两积之和”结构的应用问题。可先算剩下多少克,再用这部分克数除以工作时间得工作效率:(900-560)÷5=68(克)。第5题,可以先求出960个小皮球能装多少盒,进一步求能装多少箱:960÷6÷10=16(箱)。也可以先求出1箱装多少个,再求能装多少箱:960÷(6×10)=16(箱)。第6题,情境相同,第(1)题是“归总”问题,第(2)题是“正归一”问题。可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的异同点,突出前一题是先求路程,后一题是先求速度。第7题,在解答的基础上说说两题之间的联系,突出“归一”的思路,强调“53”的意义,为将来正式学习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与计算打好基础。第8题,连续该问的应用问题。先求出每次运多少吨,再求17次运多少吨:160÷4×17=680(吨),进一步求剩下多少吨:700-680=20(吨)。为学习较复杂的“归一”问题作准备。第9题,根据题意,已运的占这堆货物的4份,剩下的占这堆货物的1份。4份——120吨1份——?吨。剩下:120÷4=30(吨),因此已运的比剩下的多120-30=90(吨)。也可以想:已运的质量是剩下的4倍,也就是已运的质量比剩下的多3倍。按“归一”思路求解:120÷4×3=90(吨)。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问题的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总复习[4]安排了3道题,主要是数据整理和统计表。第1题,根据迪迪记录的中国队获奖情况,汇总中国队的奖牌数,形成完整的统计表。第2题,先说一说从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估计这一周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几摄氏度,进而结合上题空调的销售量,说一说想到了什么。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统计观念。第3题,用画“正”字的方法分类整理天气情况,制成完整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推断一些可能的信息。总复习[5]安排了6道题,主要复习计算、图形和综合应用等内容。第1题,复习计算基本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先填表,再交流。如果出现面积计算公式混淆的情况,要抓住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意义展开分析。第2题,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也就是它的边长是5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即10厘米,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也可以把大正方形进行分割,发现大正方形面积正好是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25×4=100(平方厘米)。第3题,这种“铺地”的问题已多次遇到,学生可以独立解决。要注意统一面积单位。40×30÷16=75(块)。可结合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问题要强调“至少”呢?增强现实感。第4题,本题与本册教材第68页第4题类似。第5题,关于裁剪图形的问题,学生曾在本册教材第59页的实践活动中遇到过,此处可借鉴相关经验。要使裁得的小长方形尽可能多,也就是要使浪费的纸尽可能少。12除以3或者除以2都没有余数,因此主要考虑5厘米长这条边的裁法。5=3+2,想到像下图这样裁。进一步计算:12÷2=6,12÷3=4,即上行可竖放6个,下行可横放4个。一共可裁:6+4=10(个)。第6题,两个小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计算后说说相同的地方,突出“归一”的解法。总复习[6]一共安排了6道题,题目都比较灵活和综合。第1题,这是一个“归总”问题。奶糖总数不变,20×3=60(颗),全班同学人数为:60÷2=30(人)。第2题,结合图示,600克正好是5份的质量,则每份是600÷5=120(克),因而还要注水的3格应该是120×3=360(克)。第3题,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先求返回速度,再求时间:240÷(80-20)=240÷60=4(时)。第4题,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先求出剩下的布的长度:162÷3=54(厘米),再求原来的长度:162+54=216(厘米)。.第5题,综合应用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说说知道了什么,再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第(1)小题有5个问题,①,②两题是简单的时间计算,16:30-8:30=8(时),动物园每天开放8小时。16:30-14:40=1时50分,小刚最多可参观1时50分。第③题是“两积之和”结构的实际应用,2×8+45×4=196(元)。第④题是第③题的逆向题,相当于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可通过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决。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也可以引导他们用假设思路解决:先假设买的全是儿童票,则有28÷4=7(张),而2张儿童票可换1张成人票,因此可能有3种情况:5个小孩和1个大人,3个小孩和2个大人,1个小孩和3个大人。第⑤题,最基本的和结构问题:600-320=280(元),280÷4=70(张)。第(2)小题,学生先要根据数量关系,赋予算式中的每一个数以合适的数量意义,再组织成完整的应用问题。这也是落实数量关系的一种练习方式。第(3)小题,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计算和编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如以“钱收得越多,来的人越多”为话题,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收入160元,可能来了20个成人,也可能来了40个儿童,人数多少,要看卖出的是什么票。对于这样的开放题,主要的价值在于激发数学思考,增强数学表达能力。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 五《总复习》教材分析 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7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