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13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2021学年高一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1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整体感知★★同步训练★【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琴弦.船舷.谄.媚垂涎.三尺鲜.为人知B.沧.海苍.茫怆.然创.巨痛深满目疮.痍C.宵柝.拓.展落魄.拓.扑学唾.手可得D.畴.昔胡诌.雏.形未雨绸.缪踌.躇满志2.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三夜阴霪败场圃A.采采芣苢,薄言袺之B.一竿晴日舞比邻C.急炊大饼偿饥乏D.多博村酤劳苦辛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A.儿已薄.禄相B.不宜妄自菲薄.C.日薄.西山D.薄.肖有之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薄言.有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言.和而色夷成一家之言.C.一竿晴日舞比邻..天涯若比邻..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朋比.为奸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C.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时进一步发展定型。D.七律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写诸孙入村帮作者收麦,他们顾不得饥饿困乏抢收麦子,最后收麦入仓的情景。B.本诗题目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作者却没有正面写收麦情景,只是叙述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场面,这是侧面描写手法。C.诗歌用平实的语言叙写了平淡的日常劳动生活。用充满温馨的场面暗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D.“急炊大饼”与“多博村酤”两个细节写出了作者对诸孙的感谢与喜爱之情,也写出了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2.诗歌多处运用前后对比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并谈谈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二、阅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完成各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A.首联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欲”字写出丰收在望的期盼之情。B.颔联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连夜雨毁坏了场圃,“一竿晴日”的明媚景象,一解邻人之焦虑。C.颈联写做饭备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急炊”“多博”体现诗人对外孙的心疼和体贴。D.尾联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闭廪”二字交代新麦已经收入粮仓。2.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情感变化很有层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三、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B.全诗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一个“赖”字饱含深情。C.第三联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D.结尾写了收麦结束后的轻松,“赋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2.赏析颔联。3.试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1.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2.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获稻李觏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1.读这首《获稻》诗,很容易使我们想起_________(作者)的《观刈麦》。2.分析颈联在描写上的特色及效果。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优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扣住诗题“田家”,运用白描手法,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B.诗歌三四句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运用反问语道出了农民劳作的银辛。C.诗歌卒章显志,层层铺叙之后在结尾两句,揭示出了农民对当权者的仇恨。D.本诗自然质朴、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与门居易《观刈麦》颇为相似。2.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往往更能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片段写作】1.有时候,人们会把内心的某种情感寄托在一个具体的物件之中。请选择一个寄托着你的某种情感的物件,写一段抒情文字。150字左右。2.试着创作一篇能以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本题,A项,“谄”读chǎn,“鲜”读xiǎn,其他读xián;B项,分别读cānɡ,cānɡ,chuànɡ,chuānɡ,chuānɡ;D项,“诌”读zhōu,“雏”读chú,其他读chóu;C项,都读tuò。故选C。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本题中,B项和例句都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句中“败”,使……毁坏,B项“舞”,使……欢欣鼓舞;A.袺,名词活用作动词,提起衣襟兜东西;C.饥乏,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饥愤困乏的外孙;D.苦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勤苦辛劳的外孙。故选B。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中,例句和D项均属语助词,无实义,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A项,形容词,微,少;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B项,动词,轻视;不应该看轻自己。C项,动词,迫近。指太阳快要落山。故选D。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中,A项,助词,无实义/动词,说;用法不同。B项,名词,言辞/名词,著作,书籍,学说;用法不同。C项,名词,近邻,街坊;用法完全相同。D项,介词,比起/动词,勾结。用法不同。故选C。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中,D项,“四联都要求对仗”说法有误,仅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故选D。【文本阅读】一、【答案】1.C2.作者“欲收新麦”而不得的先忧,与诸孙替老人收麦后乐的对比;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天气前后变化的对比;前面“败场圃”的沮丧和后面“舞比邻”的欣喜的对比。通过前后变化的对比,使诗歌有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更好地突出了诗人的欢喜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对官场的厌恶”错,于文无据,结合诗歌内容,表现的是作者看到农村劳作和收获的快乐,“对官场的厌恶”在诗歌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句。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还要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原文“欲收新麦”却不得的忧虑,“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对外孙劳动结束关仓归来后的赞叹,前后形成对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将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人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这样行文使诗歌跌宕起伏的变化。二、【答案】1.B2.(1)一二句,诗人首先交代麦熟的情形,然后叙述自己将依赖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情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外孙的期望;(2)三四句生起波澜,连续的阴雨毁坏了收打粮食的场圃,诗人的情绪也转为焦虑,然而“一竿晴日”的到来使得诗人同邻家一般欢欣鼓舞,对比手法的运用,将诗人由焦虑到欢喜的心情表现得鲜明可感;(3)五六句写诗人“急炊大饼”“多博村酤”来款待辛苦的外孙,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对外孙的疼爱,也表达了诗人对外孙敬老的欣慰;(4)最后两句议论抒情,直接表达对外孙“足精神”的赞赏。【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一解邻人之焦虑”分析有误,这里“一竿晴日舞比邻”中“舞”字借写邻人来表达诗人自己欢快愉悦的心情。写邻人不是目的,写自己才是真实意图。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注意抓住一些细节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如首联“欲”字写出丰收在望的期盼之情;颔联“败”字写出情绪焦虑,“舞”字又借邻人欣喜表现诗人的转忧为喜;颈联“急炊”“多博”表现出款待之切,疼爱有加;尾联“真了事”三字把诗人收获新麦后如释重负的心情生动刻画出来。三、【答案】1.C2.以对比手法表现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借景抒情,“阴霪”写久雨无法收麦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们的欢喜。对仗,数词的运用。3.对外孙的感激,表现浓浓的亲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劳动的欢乐。【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本题C项,“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错,结合诗句“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故不是“正面展现”,而是“侧面”。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本题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同时“阴霪”“晴日”也是借景抒情,“阴霪”写久雨无法收麦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们的欢喜。另外这两句形式上用到了“对仗”,与内容的对比互相映衬,达到了更好的抒情效果。“三”“
本文标题:第13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2021学年高一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2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