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学年高中地理专题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专题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备考导航]考点展示知识网络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点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单项选择题1.(2016年6月·广东学考)广东省实施下列措施中,对减轻酸雨强度没有影响的是()A.西气东输B.兴建小水电C.建设核电站D.改良酸性土壤解析:西气东输、兴建小水电站和建设核电站都能减少煤的使用,从而减轻酸雨强度。答案:D2.(2017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有关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D.后工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解析: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明显增强;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后工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答案:D3.(2018年6月·广东学考)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A.采集狩猎时期B.农业时期C.工业时期D.后工业时期解析:工业时期,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答案:C4.(2019年6月·广东学考)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A.采集狩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时期解析: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答案:C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人地关系产生根源采集渔猎时代采集和渔猎,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农业文明时期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工业革命”以来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提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的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2.环境问题目前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3.根据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在资源索取、废弃物排放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将导致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资源废弃物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因素占主要地位。答案:(1)A(2)B(1)人地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采猎文明——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工业文明——征服自然。(2)环境问题的“三”个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单项选择题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2.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①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②围湖造田③保护野生动植物④推广生态农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1题,巴西位于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较好;俄罗斯主要位于温带和寒带,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差,故选A。第2题,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合理达标排放,推广生态农业,不可围湖造田,故选B。答案:1.A2.B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C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B.人类不合理灌溉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D.夏季风强劲解析:第3题,该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总量少,加上人们不合理灌溉,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故选D。第4题,C地耕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容易受到潮水和海水影响,容易形成盐碱地,故选A。答案:3.D4.A读漫画《危险》,回答5~6题。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第5题,据漫画可知,因砍伐树木,造成风沙侵袭,故“危险”指沙尘暴。第6题,沙尘暴的形成既有干旱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垦、过牧、过伐等人为原因;沙尘暴在荒漠化突出的地区比较严重,禁止人类开发活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故D项错误。答案:5.D6.D非选择题7.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1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2)图1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按照其性质各属于哪种类型?(3)图2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据图1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解析:图1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火山爆发、海啸、乱砍滥伐等。图2反映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等问题,其成因结合图1分析可知,与人类排放大量CO2及乱砍滥伐有关。答案:(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火山爆发海啸(2)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生态破坏问题: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资源减少。(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的吸收量减少考点2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单项选择题1.(2018年6月·广东学考)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日常行为中不值得提倡的是()A.分类放置生活垃圾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C.购买简易包装的商品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解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答案:D2.(2019年6月·广东学考)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B.科技C.市场D.交通解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生产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答案:B3.(2016年6月·广东学考)浙江省沿海无人岛众多,从可持续发展考虑,无人岛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A.木材加工业B.水稻种植业C.矿石开采业D.休闲旅游业解析:无人居住的小岛,只有发展休闲旅游业污染才最小,才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D一、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严峻挑战(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手段核心方式目的实践工业:发展清洁生产农业:推行生态农业环境无害化技术提高生态效益环境友好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公众:提倡适度消费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1)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对,A、C、D错。(2)读图可知,在自动处理系统中,对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后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并产生一定的废渣,故工艺流程“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正确,C对。图中显示,废渣是该工艺流程中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是该系统中的最终产物,A错。读图可知,厨余垃圾分拣后,部分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进而加工成为工业油脂,并产生一定的有机渣,B错。读图可知,提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D错。答案:(1)B(2)C“三个原则”巧区分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单项选择题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1~3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优化原则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3.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三方面,该产业链中的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等减少了废弃物排放,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2题,注意生态效益的要求,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不属于生态效益。第3题,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②养殖黄粉虫和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属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答案:1.A2.C3.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5.关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B.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解析:第4题,读图,指向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
本文标题:2021学年高中地理专题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3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