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学年高中地理模拟测试卷四含解析
-1-模拟测试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中国的首位探月使者,准确受控撞击月球,它在完成了全部的使命后,将自己的“身躯”,连同最后的绚烂,永远地留在了遥远的月球上。在轨运行期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和两次月食考验。读下图,完成1~2题。1.“嫦娥一号”能在太空安全运行的关键是()A.日凌可能会导致能量短缺B.月食可能会导致信号无法接收C.太阳活动会损坏卫星D.高水平的测控技术2.图乙为月球背面以中国古人名字命名的“万户撞击坑”,直径约52千米,“万户撞击坑”的形成原因是()A.古代人万户登月所为B.岩浆作用C.月球上没有大气,许多陨石撞击D.月球两极冷、赤道热解析:第1题,日凌、月食、太阳活动都会对“嫦娥一号”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地面的遥控得以减轻,所以较高的测控技术成为“嫦娥一号”在太空安全运行的关键。第2题,因为月球的质量太小,吸引不住大气,缺少了大气保护的月球表面经常受到陨石的撞击。答案:1.D2.C3.据报道2019年9月17日前后,地球遭受一起极为强大的太阳风暴袭击。太阳风暴是从太阳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形式。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自己发光-2-B.太阳能量来源于外部的核裂变反应C.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与太阳辐射有关D.各种化石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解析: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质量占太阳系质量的99.87%,A错。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与太阳辐射有关,C对。各种化石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D错。答案:C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4~5题。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5.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第4题,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900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900km以下为非固态物质。第5题,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所以可以进行地质探矿。答案:4.D5.B读图,回答6~7题。6.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7.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3-()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解析:第6题,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知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故温度为BA。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可知A、B两地气压高于C、D两地,根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可知AB,CD,故四地气压为ABCD。第7题,若图示为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城市热岛环流中,由于城市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气压低;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气压高,因而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A代表郊区,B代表城市。在②处植树造林,林地可以阻挡污染物吹向城市,起到净化作用;林地中含有大量水汽,对气流有加湿的作用。答案:6.A7.C8.从广州西关大屋的天井,到北京四合院,再到东北大院,院子的面积逐渐增大,其原因是为了()A.采光B.避风C.防寒D.防雨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影响各地采光和亮度。答案:A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10.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波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①附近有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②④附近有自南向北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③附近为自北向南流的拉布拉多寒流,-4-所以③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来自北冰洋的冰山。第10题,甲、乙之间航线刚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海域,受其影响,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答案:9.C10.B11.“冬季到湖区看草原”是近年来鄱阳湖生态湿地兴起的旅游项目。从下列水循环环节分析,枯水期时鄱阳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湖水蒸发较大B.生产用水截留量大C.大气降水丰富D.地表径流汇入减少解析:因为枯水期降水少,进入鄱阳湖的水量减少,导致湖泊萎缩。答案:D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13.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第12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第13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答案:12.C13.B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4~15题。-5-14.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5.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解析:第14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15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答案:14.D15.C16.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林受人类破坏相对较小,繁衍物种最多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解析: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是由于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答案:A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耕地多-6-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18.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解析:第17题,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知识可知,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第18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答案:17.A18.B读“澳大利亚某流域及开发示意图”,完成19~20题。19.下列有关图示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流量季节变化大B.由西南流向东北C.河流结冰期长D.下游流量逐渐增大20.下列对图示流域的开发或治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实施东水西调,缓解流域缺水B.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土地C.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D.实行梯级开发,大力发展航运解析:第19题,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两侧降水都受季节的影响,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第20题,大分水岭的水量不多且海拔不高,不适合梯级开发,也不适合发展航运。答案:19.A20.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2014年“义新欧”全线开通,从义乌出发一直到西班牙马德里,横贯整个欧亚大陆。下图为“义新欧铁路通道示意图”。2018年11月27-29日,习近平主席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推动中国和西班牙关系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图为“义新欧铁路通道示意图”,下表为西班牙人口变化趋势表。-7-表西班牙人口变化趋势表年份2007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0至14岁(%)14.51515.715.514.513.412.713.215至64岁(%)68.868.36766.365.764.559.654.7≥65岁(%)16.716.717.318.219.822.127.732.1(1)与海运相比,说明选择“义新欧”铁路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欧洲西部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还是种植业?为什么?(6分)(3)说出材料所反映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合理措施。(8分)答案:(1)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运输的路线短,速度较快运输时间较短,运输效率高(2)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原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夏季气温普遍在二十摄氏度,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3)人口变化特点:≥65岁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0~14岁青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在2020年之前上升,此后波动下降,未成年人口比例相对稳定;15~64岁青壮年(劳动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措施:鼓励生育;延迟退休;接纳外籍劳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区服务制度。22.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此,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加冷河等天然河道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20分)-8-(1)分析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洪涝灾害频发的关系。(5分)(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5分)(3)说明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的积极影响。(5分)(4)推测加冷河生态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5分)答案:(1)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量大。(2)河道变直,水流速度加快;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减小,水流速度加快;河道拓宽,泄洪速度加快,泄洪量增大。(3)修复天然河道和河岸,恢复动植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蜿蜒的天然河道和河道中的植物群落增强了河流水源涵养功能,净化水质的功能增加;美丽的滨水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和保护自然
本文标题:2021学年高中地理模拟测试卷四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3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