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农村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思考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而现代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教育,对教育的理解也已经不单单是学校的专利,对人的教育也不仅仅只是学校完成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三者形成协同互助的教育机制,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要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对社会教育进行筛选,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三个教育都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教育机制。关键词:现状对策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教育青少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结合,一方面是社会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协作与完善结合。因此,缺少良好社会的环境,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说缺少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青少年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基于这些已被所有人认可的道理,笔者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特别是农村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有几点思考。一、社会的高度重视与社会现状的反差。党中央国务院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注。《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更紧密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北京市召开德育大会,龙新民书记在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朱善路书记在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做了工作报告,专门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都足以说明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与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这个课堂中,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继而形成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而社会的现状与国家对社会教育的高度重视,与社会教育的实际作用有巨大的反差,特别是农村中学中表现出的反差更能说明一些问题。本人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弊端与现象。从目前情况看,全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关心与支持未成年人成长的风气,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由于现在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正在形成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些青年学生消极、悲观的思想,只看到了社会的黑岸面,产生了厌学、追求时尚等不良恶习。特别是农村中文化设施不健全,学生在社会中接触到的更多是赌博与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国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办了图书室,添设了体育健身设施,但又有几项是青少年学生感兴趣的呢又有几项是专门为青少年学生开设的呢在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的环境中,社会教育几乎成为一片空白,就是有也是微乎极微,这种农村的社会环境极不利于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其次,社会对净化教育环境和清除社会残渣的力度不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弘扬社会正气,屏弃社会陋习,但是在农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净化教育环境和清除社会残渣的力度不够。如,网吧门前高挂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但是网吧内全是未成年人上网;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但学校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广告。所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对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社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状出现了极大的反差,社会对学校的积极影响也只是微乎极微,三结合教育机制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二、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的背离。学校德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表述,但把它们归纳起来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通过各种德育手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我的理解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的各种途径和手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全心全意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服务是现代教育提出的又一教育理念。什么是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简单地理解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一方面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健全的性格等。另一方面即考虑到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学习到了升学所需的知识,还学到了今后走上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今后转化成社会生活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要考虑到学生走上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学校要适时地根据社会的变化,传授给学生各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和技能,真正作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升学服务,还要为学生的今后健康发展服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国家的考试制度与人才选拔的途径,是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这势必冲击到学校教育的全面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围绕考试来展开,由此造成社会衡量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上级主管部门判定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的尺度是教学成绩,学校考核教师也变成了教学质量的高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也只是为提高教学成绩服务,远离了三结合教育的实质。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长在社会上的地位有限,社会能量受到限制,多年来学生想改变生活轨迹的唯一途径就是升学。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希望、学生的追求,迫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偏离教育的规律,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很难建立起来,就是发挥了各方面的作用,也只是为学生的升学服务。三、家庭教育的育人观与家教方式的畸形。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强有力的支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起着特殊的启蒙和培养作用,其教育功能是学校所无法替代的。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家长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智轻德、重说教轻示范、重他律轻自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法制观念、诚信观念等却得不到重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升学,孩子健康的人格的培养受到了忽视。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存在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或者溺爱、或者虐待、或者强制,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而在农村这些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就认为是光宗耀祖的事,就是改变孩子人生的唯一途径。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偏差,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要求相偏离,三结合的教育机制从家庭方面就很难建立起来。总之,社会上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考试制度的制约,部分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方法的偏差,特别是农村特殊情况,我们更应该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新途径,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机制。首先,明确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就目前来看,要发挥现有的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发挥能够利用的条件,使三者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为教育服务。其次,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就三者的功能看,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主要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工作是通过学校教育对社会教育进行筛选和选择。现代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这必然意味着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时代所倡导的精神能够感染人积极进取,拼搏奋斗,同时社会中存在的糟粕也能使人萎靡不振。在教育问题上,社会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精华与糟粕同时侵袭,而学生在人生观与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对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加以筛选和选择。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正气的领悟;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和演出的内容是不是健康,积极向上;接受社会对学校的服务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使社会教育真正做到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与发展。第二方面工作是通过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进行沟通和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而学校教育又能对家庭教育起到弥补和补充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方面,仍然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沟通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样道理教育沟通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最佳方法。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教师进家庭”、“家长进学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就要做好对家长的指导,特别是农村家长,自己掌握的家庭教育的理论有限,缺乏科学方法。这就更需要学校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使家长全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纵观当前教育的现状与实践,按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应本地区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教育机制,真正做到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与发展,三者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创设出良好的教育大环境。
本文标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6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