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金山中学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吴宫花草埋幽径,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遥岑远目,_,玉簪螺髻。(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4),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5)王维《终南山》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勾勒终南山总轮廓的诗句是“,”。(6)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2分)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校报希望发表小明的文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B.小明送小强一幅画,小强说:“我定当惠存。”C.某综合医院开业广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D.小明收到赠书,扉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二、阅读(6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11分)①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②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mèn。然而,这种鞭tà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③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④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⑤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性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⑥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3.根据拼音写汉字:愤mèn()鞭tà()(2分)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B.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5分)春天的巴赫周卫彬①自从迷上古典音乐,听得最多的就是巴赫。也许没有人,能够将人类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唯有巴赫,创造出一个精神上迷人的乌托邦,就像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所言,“巴赫,用最真实的情感,俘获了空间,让它成为一条无限的曲线;他掌握着时间,使未来的一切成为可能;他选择一段舞蹈,使之成为神圣的庆典”。②在这春日融融的午后,躺在沙发上聆听格里莫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忽然被一股暖流击中,那种温暖像春日的溪流,逐渐在耳边形成小小的漩涡,它似乎在纯粹而微妙地唤起这个春天隐秘的脉动;一片雾霭氤氲之后,从梦境中醒来,窗外便是一览无余的浓春了。这时候,音乐又仿佛转换为倒映于水中的舞步,人们彼此的步伐在摇曳的波影里,似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和谐而富韵律的节奏中翩翩起舞;而水中的绿藻一簇簇慢慢地生长着、壮大着,随着波光倒影起伏摇曳,仿佛生命永不停歇的呼吸、律动,更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时间,拂过空间,轻轻地牵引你到那充满巴赫风情的异境他乡。③在格里莫的演奏中,巴赫的浪漫、伤感,天真、圆融,像一道流光溢彩的背景,凸显而出的是生命沉静而旷远的质感,那种人生中的风雨与星光,相伴而行,有欣慰,也有些许的惆怅。所有的倾诉在节奏的变换和旋律的回荡中,直至言辞难以抵达之处,那是一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演奏者与聆听者自在交谈的声音。在只属于自己的春日下午,独自体验着琴声中生命的宁静与辽阔。格里莫指间的巴赫,将她原来的烦躁与不安洗得干干净净,一派空山春雨,如果巴赫再世,不知道他是喜欢古尔德,还是钟意这位貌美如春的格里莫更多一点?④我不是一名猎奇者,只是偏好同一支乐曲因为不同的改编、指挥、演奏,而带来的不同体验。一样的曲调,不一样的听觉,难道是我们耳朵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从格里莫这里听到的,完全不同于古尔德(虽然有时候,你会感到古尔德仿佛巴赫的化身,所谓最忠实诠释者),听觉被她的纤指牵引,来到春天记忆的最深处,那些旧日的诗句网获了此时所有的情绪,让人很快坠入美丽的深渊,犹如坠入爱河;她那种奔放的抒情就像汩汩的流水,注入月光下的池塘,有种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与等待之后,终于找到归宿,一吐为快的感觉。那泠泠的琴声循环漫步,翩翩舞动,时而舒缓安详,时而热烈奔放。你会感觉她从巴赫身边的绿荫下出发,却在路上经历了旷野、沙漠与河流。那自在的弹奏与完美之风里有着郁结和愁闷,也有着明媚与轻灵,以及仿佛置身于别处的回忆与思考……闭目游神间,不远处,仿佛格里莫就坐在那里,正在用她的身体和心灵演奏巴赫,。⑤我很喜欢格里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巴赫的“恰空”,毫不顾及他人对巴赫的习惯聆听方式,在复杂多义中揭示音乐的内涵深度,却以一种最简单的诠释传递音乐最真的美感。这样一位天才的钢琴家,拥有让天使嫉妒的容颜及缪斯青睐的才华,而她在演奏中依赖的或许只是一种直觉,就像在星光下走夜路的人,哪里是田野与山坡,哪里是道路与河流,一切都历历在心。没有取媚于人,也没有所谓的权威评判,她希望得到的仅仅是一支令人享受陶醉的乐曲。你因此也会理解她何以会对保护野狼情有独钟,甚至一度为此中止了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⑥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一位天赋异禀的音乐家,并塑造了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巴赫。仅就这个巴赫版本而言,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格里莫不仅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巴赫演奏,而且在不断寻找更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方式。史怀哲在评价《恰空舞曲》时说:“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在格里莫的演绎中,时而层峦叠嶂、繁花如锦,时而轻盈似水,跃动如金,闪现着心灵舞动的微光,如梦似幻,却定格在人们心灵深处永恒的记忆里。这是我们无限渴望接近的世界,就像这静美无垠的浪漫的春天……7.教材中选入关于巴赫音乐作品《小溪巴赫》,其作者是。(1分)8.对第⑥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尾扣题,突出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的特点。B.与第①段引用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C.史怀哲的话引出对格里莫的赞美,有助于情感表达。D.运用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极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9.联系第①段引用的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0.本文构思别具一格,试结合文章题目加以分析。(4分)1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④段横线上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表现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时的形象。(80字左右)。(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4题。(8分)别房太尉①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②。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释】①房太尉:房琯,唐玄宗时任宰相,与杜甫交情深厚。②谢傅:晋代名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1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分)13.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驻马”二字表现作者在故友目前流连盘桓,不忍离去。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恸,令人倍觉寂寥哀伤。C.作者将房琯誉为“谢傅”“徐君”,是对故友生平功业的高度评价。D.整首诗阴郁深沉的氛围,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息。14.尾联以景句结束,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项脊轩志归有光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
本文标题: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2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