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氧气的用量无关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C.漂白粉漂白织物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D.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钠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时反应产生Na2O2,在常温下反应产生Na2O,可见反应产物只与反应条件有关,与氧气的用量无关,A正确;B.NaHCO3加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可见,NaHCO3的热稳定性小于Na2CO3,B错误;C.漂白粉漂白织物是由于其有效成分Ca(ClO)2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是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C正确;D.Na2O2中含有Na+、O22-,所以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HF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0.05NAB.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AC.2molSO2与1mol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2NAD.25℃,pH=13的NaOH溶液中OH-的数目为0.1NA【答案】B【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以聚合分子(HF)n的形式存在,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B.1个NH4+中含有11个质子,则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A,B正确;C.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2molSO2与1mol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小于2NA,C错误;D.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离子的数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3.下列对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气体为CO2B.将气体通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则气体为NH3,NH3为碱C.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含有Fe3+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盐酸,证明原溶液含有SO42-【答案】C【解析】【详解】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气体可能为CO2,也可能为SO2,A错误;B.将气体通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则气体为碱性气体NH3,氨气溶于水反应产生的一水合氨电离产生了OH-,因此不能说NH3为碱,B错误;;C.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是由于Fe3+与SCN-反应产生红色的络合物Fe(SCN)3,因此可以证明原溶液含有Fe3+,C正确;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盐酸,说明原溶液可能含有SO42-、Ag+等离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B.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2NO3-=Cu2++2NO↑+2H2OC.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SO42-+2OH-+Ba2+=BaSO4↓+Cu(OH)2↓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H]4-+4NH4+【答案】C【解析】【详解】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不符合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关系,A错误;B.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铜、NO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B错误;C.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反应产生BaSO4沉淀和Cu(OH)2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2OH-+Ba2+=BaSO4↓+Cu(OH)2↓,C正确;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由于NH3·H2O是一元弱碱,不能溶解两性物质氢氧化铝,所以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NH4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5.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NH3,再通入CO2;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NH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伸入到溶液中,即a先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A、B、D选项均错误;因为NH3是碱性气体,所以过量的NH3要用稀硫酸来吸收,选项C合理;故合理答案是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型以选择题(性质、应用判断)。注意对钠及化合物的性质在综合实验及工艺流程类题目的应用加以关注。6.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选项二氧化碳碳酸钠转移的电子A1molNAB22.4L1molC212g1molD106g2NA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Na2O2与CO2反应产生Na2CO3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1molCO2参加反应,固体质量增加28g,转移电子1mol。A.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1molCO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电子数目为NA,A正确;B.常温常压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反应产生的Na2CO3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B错误;C.212gNa2CO3的物质的量是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2molNa2CO3,会转移2mol电子,C错误;D.106gNa2CO3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1molNa2CO3,会转移1mol电子,电子数目为NA,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S和O2的摩尔质量都是32gB.22.4LCO2气体中含有3NA个原子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D.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中的HCO3-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S和O2的摩尔质量都是32g/mol,A错误;B.缺条件,不能确定物质的量,也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B错误;C.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因此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能反应产生白烟现象,C错误;D.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首先反应:CO32-+H+=HCO3-,然后发生反应:H++HCO3-=H2O+CO2↑,可见:溶液中的HCO3-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8.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无影响D.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lO易分解【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气与活性炭不反应,活性炭能够吸附氯气,使漂白效果减弱,A错误;B.CO2、H2O与Na2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且反应产生的氧气有助燃作用,因此可以使棉花着火燃烧起来,B正确;C.氯水中含有的HClO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漂白pH试纸,因此不能使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C错误;D.洁厕灵主要成分是HCl,“84”消毒液中含有NaClO,两种物质混合使用,反应产生Cl2导致空气污染,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9.中科大发现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Na+CO2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这种合成具有深远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钠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作氧化剂B.每生成1molNa2CO3时,共转移4mol电子C.该反应中Na2CO3是氧化产物D.还原性Na大于C【答案】B【解析】A、根据发生原理,Na的化合价升高,钠作还原剂,CO2中C的化合价降低,CO2为氧化剂,故A说法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中一部分C转化成石墨和金刚石,一部分C转化成Na2CO3,化合价没有变化,因此根据Na计算转移电子,即每生成1molNa2CO3,转移2mol电子,故B说法错误;C、碳酸钠中Na是由金属钠失去电子转化成而成,因此碳酸钠是氧化产物,故C说法正确;D、金属钠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Na的还原性强于C,故D说法正确。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Na+、Cu2+、Cl-、NO3-B.强酸性溶液中:Na+、K+、OH-、SO42-C.强碱性溶液中:K+、Mg2+、NO3-、NH4+D.无色透明溶液中:Al3+、Na+、SO42-、Cl-【答案】D【解析】【详解】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不合理;B.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OH-会发生反应产生H2O,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理;C.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OH-、Mg2+、NH4+会发生反应产生Mg(OH)2、NH3·H2O,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理;D.在无色透明溶液中:Al3+、Na+、SO42-、Cl-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合理;故合理选项是D。11.在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确定答案A正确,本题考点基础,难度不大。考点:氧化还原反应。12.下列制取Cl2、探究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原理和装置合理的是()A.制取氯气B.探究漂白性C.收集氯气D.尾气吸收【答案】B【解析】A.该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A不合理;B.浓硫酸干燥氯气,通过该装置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故B合理;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故C不合理;D.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难以溶解,故D不合理。故选B。13.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也有科学道理。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A.胶体的电泳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答案】D【解析】【详解】血液属于胶体,则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加热、电性相反的电解质的时候都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因此合理选项是D。14.取100mL0.3mol·L-1和300mL0.25mol·L-1的硫酸注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21mol·L-1B.0.42mol·L-1C.0.56mol·L-1D.0.26mol·L-1【答案】B【解析】【分析】混合后溶液中溶质H2SO4的物质的量等于100mL0.3mol/L和300mL0.25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2SO4之和,假设混合后溶质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根据n=c·V计算混合后的浓度,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H2SO4浓度的2倍。【详解】假设混合后溶质H2SO4的物质的量
本文标题: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3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