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
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这个狭义的用法曾为许多中西专著所采纳。广义: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它的影响,即包括清末民初中国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关于辛亥革命起点的争论:一般的说法,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织的革命团体,便是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以后,孙中山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檀香山所成立的兴中会。1894年也就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起点。概念届定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四川保路运动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3.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政党的建立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留学热潮20世纪前10年留学生人数超过2万,90%为留日学生,1906年在日留学生达到近万名。新式学堂1909年,全国设立各级学校6万所,其中大学、专科高校及各级师范学校达540所。近代知识分子的特点:思想活跃、富于激情,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思想,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更敏锐的认识,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心。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苏报案”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同盟会成立前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伟大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在檀香山断发立志17岁时的孙中山(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兴中会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1.兴中会2.华兴会(湖南)1904年成立于湖南,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为口号。3.光复会(上海)4.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1.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革命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这样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2.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3.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民报及其发刊词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前提核心补充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1)民族主义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反对满清统治的热情;(2)民权主义解决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体问题,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3)民生主义对鼓舞民心起到一定作用三民主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方案。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局限性:(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问题;(2)对民主共和缺乏真正的了解;(3)虽然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案,但是根本无从实行。(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11月,三民主义在《民报》发刊词中公之于世后,立即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反对。双方分别以《民报》与《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为时两年多的大辩论。【民族主义】方面: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方面: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方面: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革命——建立共和国,这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几个环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四)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特点1906.12刘道一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首次大规模起义1907.7徐锡麟秋瑾浙皖两地合作1907.12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发生在中越边境准备较充分影响大1911.4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鉴湖女侠”——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二、四川保路运动1.收回利权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对矿权、路权的掠夺。20世纪初中国人民展开收回利权的斗争,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直接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收回商办铁路干线,并出卖给帝国主义,已募银款概不退还;引发了全国群众性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地区的规模最大。盛宣怀2.保路运动口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领导人:蒲殿俊、罗纶(立宪派代表)组织:保路同志会军事上:成立保路同志军领导人:龙鸣剑结果:遭到湖北新军的镇压。影响: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第一,湖北的经济近代化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较大。第二,湖北革命党人的工作比较扎实。第三,湖北革命党人对起义的部署比较周密。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1.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中发展了五千多人的革命力量武昌起义发难处——工程营遗址1911年10月,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2.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态度:武装起义反对革命和平独立四、民国的建立与袁世凯夺取政权列强:从中立到干预南北和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袁世凯夺取政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4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