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0分)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2、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表明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3、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4、《宋史》载权臣吕惠卿之弟温卿以不法闻,大理正张近受诏治理,哲宗皇帝谕之曰:“此出朕命,卿无畏惠卿”。张近对曰:“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材料体现了宋代A.司法实践中官员的法治意识B.司法事务独立于皇权之外C.理学坚定了司法官判案立场D.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5、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6、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D.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变动7、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抛开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B.白银价格降低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棉纺织业的发展8、据《高祖、太宗实录》记载,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玄武门之变的真相B.封建宗法制被破坏C.儒学影响史书撰写D.天文观测水平较高9、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10、与下图所示朝代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外史实有A.王祯编成《农书》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B.火药广泛用于战争瓦特改良蒸汽机C.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达尔文提出进化论D.蒲松龄著成《聊斋志异》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11、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说:“在民主制度发展得最为顺利的雅典,政府也始终受到想要颠覆它的寡头群体的阴谋威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导致雅典民主政治失败的,实际上是那些从民主制度中获益最多的人。”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对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理想化的赞颂B.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存在严重弊端C.雅典民主存在地域和财产的不平等D.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有限1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了罗马法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B.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推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13、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C.公民与奴隶趋于平等D.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14、下表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19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院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院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15、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白色革命家”最合理的解释是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共同发展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德国资产阶级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16、1888年,法国陆军部长布朗热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积极宣传修改宪法及解散议会的主张,力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这些主张得到反政府各派支持,全国掀起了崇拜布朗热的浪潮。这反映当时法国A.君主专制没有彻底废除B.专制仍有一定社会基础C.法国君主立宪派势力增强D.封建地主阶级势力依然强大17、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18、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A.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C.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D.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19、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每一变化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世纪时的思想文化运动A.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B.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C.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D.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20、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材料表明这位诗人A.属于启蒙思想家B.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流派C.属于浪漫主义流派D.属于古典主义流派21、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22、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23、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24、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25、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26、民国三十年,国立、中大、武大、浙大、西南联大招生“中外地理”试题“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此举的出发点是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提升民众抗战信心C.宣传国民党的抗战主张D.推动早日战略反攻27、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时间文件时间文件1928《井冈山土地法》1942《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1929《兴国县土地法》1946《哈尔滨市施政纲领》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1939《惩治汉奸条例》1948《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A.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28、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国家片名发行方式美国《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赠送苏联《精神总动员》赠送《热血忠魂》赠送新加坡《抗战特辑》出售版权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29、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30、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井宜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护大了市场,这表明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31、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A.重建了金融秩序B.导致了通货膨胀C.打击了民族工业D.加速了白银外流32、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33、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34、五四运动后,胡适针对“保存国粹”的主张发起了
本文标题: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5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