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月考(6月月考)试题八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月考(6月月考)试题八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9分)一、课内阅读(共45分)(一)戏曲话剧(15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准备)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②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③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慵懒可爱)。④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⑤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超度亡灵)。⑥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平日)使用。⑦说一会不明白打风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虚浮不实,诈伪)捞龙的见识。⑧到来日判个“斩”字,押付市曹..(特指刑场)典刑(按法行刑)。⑨若是上司当刷卷..(上级官员重新审理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在家推病不出门。⑩断送..(发送,殡葬)出古陌荒阡A.①⑥⑧⑨B.③⑤⑧⑩C.②④⑦⑨D.①③⑤⑦2.下列对元杂剧的说法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②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③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南戏”,采用的是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由若干宫调的多支曲牌组成。《窦娥冤》中【正宫】【南吕】【滚绣球】【端正好】等都是曲牌④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或者“变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成“宫调”。⑤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丑(杂)。其中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都属于“净”。⑥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个人歌唱,其他配角一律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戏。⑦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⑧元杂剧中人物上场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做定场诗,诗句往往诙谐幽默,短小精悍而让人印象深刻,为的是快速聚拢观众耳音,以便演员马上进入表演,这样演员先定住了场,故称为定场诗。A.①③⑥⑧B.①②⑦⑧C.②⑤⑥⑦D.③④⑤⑦3.下列关于《窦娥冤》第三折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滚绣球》一段文字中,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这段文字运用呼告、对偶、设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B.窦娥向婆婆“交代后事”:“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几句唱词看起来平平淡淡,实则意蕴无穷,极为动人。它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生命无端被戕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而她临死前对婆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他在婆婆面前一贯的善良与毫无条件的顺从。C.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发誓愿时,她满心期盼天地能主持公道。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鬼神世界去寻求。这种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4.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下列对《雷雨》中相关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以后,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说出这句话,体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B.周朴园(突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急于用钱把侍萍打发走,这句话暴露了他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嘴脸。)C.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恼怒中还带有几分惶恐不安。)D.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以后,她感情上受到了刺激,深感失望和痛苦,原本还存在的母子之情一瞬间荡然无存。)5.下列对《雷雨》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段文字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定下烦躁不安矛盾的基调。B.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她正直、善良,在周公馆备受凌辱和压迫。她撕毁五千元支票,是因为金钱上沾满了工人阶级的血汗,绝不能接受资本家的臭钱,绝不受金钱的诱惑和收买,表现了侍萍坚定的阶级立场和阶级觉悟。C.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不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D.剧中每个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二)宋词鉴赏(24分)6.有关柳永《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以宏伟的气势笼罩全篇,从内容上说,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B.“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C.词的下片重点描写西湖。“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整,情韵悠扬。白天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夜间响起采菱的歌曲,表现出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D.本词多次出现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7.有关《雨霖铃》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点出了送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烘托出凄冷沉郁的气氛。B.“烟波”、“暮霭”、“楚天”均为实写,以冷寂幽情的景色收束上片,为下片写别后的心情张本,有过渡作用。C.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重在刻画心理,着意描绘词人的孤单寂寞和凄凉惆怅。D.良辰美景、千种风情,皆为虚设,作者运用反衬手法把离别之伤痛推向高潮。8.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概括了与这里有关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B.上片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即景抒情,写其对古代英雄的缅怀。C.作者用年轻有为的周瑜反衬功业难成的自己,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有一番作为。D.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足以见得作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了消极苍凉的思绪。9.下面对苏轼《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定风波》题目下,作者加了一则小序,交代了写作缘由。“同行皆狼狈”,可苏轼却一反常人所为,显示出少有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神态。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疾风冒骤雨,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从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词人的襟怀、个性,都紧紧围绕着旅途中遇雨一事。D.词中的“风雨”二字,一语双关,作者由眼前风雨推及人生,表现了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情怀。10.下面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远山、落日、断鸿等一系列自然景物,来衬托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B.上片最后几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间接抒情,表明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空有力气却没有地方使用,只好用敲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C.词的下片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忧愁。D.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11.下面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想要抗金复国,却垂垂老矣的无奈之情)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犹在,而如孙权一样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抵御外辱之意)12.下面对《醉花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瑞脑消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又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B.“半夜凉初透”表面是写九月天气的凉,实则借以表现词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C.把酒赏菊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下片中词人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也稍微宽慰了内心的愁绪,暂时驱除了孤寂。D.本词结尾一句刻画了一个孤独、憔悴的少妇形象,以花喻人,花面相映,营造了优美的艺术情境。13.下面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一种愁惨的氛围,这是词人血和泪的倾吐,也是其一生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C.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可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D.本词女主人公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活动的每一个波澜起伏,全与客观景物的更迭发生密切的配合,一句扣紧一句,一事沾连一事,在心境与物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把愁绪愈积愈浓、愈结愈大,最后达到难以遏制的地步,而使人有九曲回肠、愁肠百结之感。(三)名句默写14.名篇名句默写(6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表达的感慨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类似。(2)《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情。(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到地上,以表示凭吊。二、课外阅读(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
本文标题: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月考(6月月考)试题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3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