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朝核六方会谈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⑴二战后和建国初期的很长时期内,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又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⑵70年代,毛泽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公开提出这一思想毛泽东外交手段•毛泽东外交手段:不动干戈四两拨千斤•三个世界对印自卫反击战毛泽东外交的文韬武略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会见撒切尔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⑴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的内涵: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联合国大厦外景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伊战废墟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网状交织多极关系日中俄欧美⑴涵义: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欧盟旗帜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8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NIEs出现。苏联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与美国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基本依据第一,世界多极化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进入21世纪苏联(俄罗斯)丧失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美国新经济迅速发展,日本经济陷入“复合”危机,西欧经济一体化合作加深。美日欧三足鼎立世界经济东亚、中国经济崛起俄罗斯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美日欧依然鼎足世界经济中国、印度经济迅速成长。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进一步发展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⑴涵义: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WTO标志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海尔美国总部经济是连系中美两国最可靠的桥梁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空间、新舞台和新的桥梁。三、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2003年11月,在中国博鳌亚洲论坛上,有学者(郑必坚)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这一概念。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命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1、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会见尼克松(一)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的一边倒政策•三大外交决策“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积极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一)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的一边倒政策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民族主义国家: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民族主义国家在这个时期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西北欧国家:瑞典、丹麦、瑞士等八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英、荷为代办级外交关系。2.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一)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的一边倒政策2.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一)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的一边倒政策Zyjjg.ram(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1.反对美国帝国主义。•2.反对苏联霸权主义。•3.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两个拳头打人”战略–1.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1.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抗美援越的红卫兵(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2.反对苏联霸权主义2.反对苏联霸权主义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及随后接连发生的武装侵犯中国新疆和黑龙江边境事件,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珍宝岛实景•3、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中国与缅甸、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周恩来总理访问突尼斯(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越南战争使美国陷入困境(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小球推动大球美国总统尼克松(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10)(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0年代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和对外关系(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受大国意志左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1.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的发展3.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4.多边外交日益活跃5.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江泽民主席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胡锦涛主席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的发展中国同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等邻国的传统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这些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会见来访的韩国总统金大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1992年中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不结盟首脑会议;•中国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友好合作关系获得了建设性的发展。(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1999年2月,胡锦涛副主席访问南非。图为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总统官邸会见胡锦涛副主席。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晤(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中国的多边外交日益活跃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插播:《邓小平访美》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受大国意志左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正式阐述建立和谐世界的思想。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朝核危机案例)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非合作论坛案例)中非合作论坛会徽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中国救援队在斯里兰卡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2005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出访莫斯科,“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讲话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回应,国外媒体也对讲话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1、国际社会对和谐的追求傅立叶发表了《全世界和谐》欧文1824年在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威廉·魏特林的著作(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1、国际社会对和谐的追求“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2、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2、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3、“和谐世界”是对新中国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盘点2013年中国外交大事件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