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农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农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NB.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0dmC.一名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D.一名中学生从教学楼一楼到二楼克服重力做功约100J2.(3分)如图是一架正在升空的直升机,使该直升机向上升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直升机螺旋桨B.空气C.地球D.直升机驾驶员3.(3分)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图钉帽B.螺丝钉上的垫圈C.压路机上的碾子D.坦克的履带很宽大4.(3分)如图所示,从斜面高处释放的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撞击一木块,经历一段路程后,钢球和木块都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斜面运动到水平面时,惯性力的作用使钢球仍然向前运动B.钢球对木块的撞击力没有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C.用此装置可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钢球的撞击力没有对木块做功5.(3分)下列图中所示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镊子B.钳子C.起子D.天平6.(3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护士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C.把吸盘式挂衣钩贴到墙上后,可以挂衣服D.吸气时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7.(3分)甲、乙是两个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实心长方体,在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C.甲、乙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小相等D.甲、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相等8.(3分)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9.(3分)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比赛时,一名队员在水平冰面上将底面平滑的冰壶推出后,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擦刷冰面,使冰壶尽量滑行到目标位置,如图,下列关于冰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冰壶在滑行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B.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运动员不再对它做功C.冰壶底面磨得平滑是为了减小滑行时的摩擦力D.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10.(3分)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匀速提升质量相等的物体。不计轴处摩擦,比较甲、乙装置可知()A.甲省力,机械效率较高B.甲不省力,机械效率较低C.乙省力,机械效率较低D.乙不省力,机械效率较高11.(3分)借助简单机械将重物提升,若不计滑轮重量及摩擦,以下装置最省力的是()A.B.C.D.12.(3分)物理学上经常把一些复杂的物体建立物理模型方便研究,下列对应的物理模型错误的是()A.盘山公路﹣﹣斜面B.滚动轴承﹣﹣轮轴C.自行车把﹣﹣轮轴D.自卸货车的车厢﹣﹣杠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3.(2分)冰雪天的交通事故相对要多一些,原因是汽车行驶在结了冰的路面上时,所受到的小,容易打滑;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措施之一是:。14.(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图中的模型由于上下表面气体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形成对模型向下的压力;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制造飞机机翼应设计成图中的模型形状。15.(2分)在物理课“造船比赛”中,把橡皮泥捏成碗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是采用的方法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某同学用质量为20g的橡皮泥做成的船能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橡皮泥排开水的质量是g。16.(3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时,动力臂,可以动力,从而实现更省力(填“增大”或“减小”).在图中,图的握法更有利于拧紧或松开螺帽。17.(2分)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可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你认为甲方式中滑轮的作用是;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的最小力的大小分别是F1、F2;则F1F2(填“>”“<”或“=”)。18.(3分)木块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1m,拉力做功为J,功率为W;若木块重5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为J。三、作图与简答(19题4分,20题6分,共10分)19.(4分)如图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O是轮子的转轴,O′是箱体的重心。以O为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0.(6分)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加以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速度不一样,载重汽车的最高速度要低于家用轿车?四、实验探究(21题7分,22题8分,23题7分,24题5分,25题4分,共31分)21.(7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方案。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拴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对两侧放置砝码的小盘的要求是。(2)探究过程中他分别在左、右两个小盘内各放一个50g的砝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他还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此时,小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请写出一个改进该探方案的措施:。22.(8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A、质量为m的小球从A处释放,将木块在水平面上推动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B、质量为m的小球从B处释放,将木块在水平面上推动一段距离,如图乙所示。C、质量为2m的小球从B处释放,将木块在水平面上推动一段距离,如图丙所示。(1)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反映出来的,小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表明小球具有的动能。这种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叫法。(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图和图来分析,由此得出实验结论:;(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能/不能)得出探究结论,原因是。23.(7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请填“左”或“右”)调,直到杠杆在位置平衡为止。(2)当左侧钩码处于如图乙所示A位置时,应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选填“增大”或“减小”),使杠杆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5N,L1=20cm,F2=2.5N和L2=4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4)考虑到弹簧测力计有自重,若弹簧测力计拿倒了,如图丙所示,测出的拉力将(请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4.(5分)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现有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长约2m细绳。(1)为了完成实验,除以上器材外,还缺少的主要器材是。(2)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绕线方法。(3)实验中,在测量绳端拉力时,必须拉动弹簧测力计。(4)实验测出弹簧秤示数为0.5N,钩码重2N,钩码上升高度为0.10m,动力移动距离为0.5m,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4分)两只烧杯,一杯盛有浓盐水,另一杯盛有清水(已知浓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小芳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如图所示,她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甲和h乙.她发现h甲<h乙,于是判定乙杯盛的是浓盐水。(1)你认为小芳的实验过程(选题“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小芳理解后,又提出了另一种正确的实验思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使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h′乙,比较,则金属盒(探头)所在液体深度(选题“较浅”或“较深”)的一定是浓盐水。五、计算题(26题4分,27题5分,共9分)26.(4分)如图所示是我军某型号的水陆两用坦克,它的车体比普通坦克要大,呈船形,既能在陆地行驶,也能在水中浮动。该水陆两用坦克的总质量是22t,履带的总接地面积是2m2,发动机功率是420kW,水上最大速度14.4km/h,陆地最大速度54km/h。请根据以上信息求解该坦克:(1)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2)在水上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3)在陆地上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坦克受到的阻力是多大?(g=10N/kg)27.(5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所用拉力3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1)对重物做的功为多少J?(2)绳子自由端拉力F做的功为少J?(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4)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W?2017-2018学年山西农大附属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1.【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35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p===≈1.5×104Pa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一楼到二楼的高度在h=3m左右,中学生从教学楼一楼到二楼克服重力做功约W=Gh=500N×3m=1500J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2.【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解答】解:正在升空的直升机,是由于螺旋桨上方和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导致螺旋桨受到向上的压力差;故使该直升机向上升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深入理解力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图钉帽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B、螺丝钉上的垫圈,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C、压路机上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D、坦克的履带很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4.【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3)木块被撞出得远,说明小球的动能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答】解:A、小车到达
本文标题:山西省农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5661 .html